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山地农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山地农业

分类:【中国民俗】

云南是多山的省份。全省土地面积,从地形看,山地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坝子仅占6%,没有一个纯坝区县。山区县的主食是荞子、包谷、洋芋,种植的是这些山地农作物。半坝区县的农作物中,约有一半的山地作物。以坝区为主的县(市),山地农作物亦占一定的数量。因此,山地农业生产,是全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云南的山地作物,属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农具是斧、锄、镰、棍等。耕作方法是:春季开始号地,接着把乔木、灌木统统砍倒,等树木晒干后,放火焚烧,即所谓“烧荒”。最后以牛耕翻地,边犁边播种。播种的方法,一种是不分间距地撒,即“满天星”撒种;另一种是有一定间距地撒,前边一人手持削尖的木棍或竹棍,在泥土里戳一个眼,随后的人把种子撒在洞里,用脚顺带覆盖。播完后,一直到农作物成熟时来收获,完全靠天吃饭。因耕作粗放,收成极少,老百姓把这叫做:“烧一偏坡,收一箩箩。”一块山地,耕种上1~3年,又另行号地,到另外的山地烧山开荒。

佤族人的“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对森林植被破坏极大。烧荒的季节,正是风高物燥的干季,往往引起森林大火,一座山林,只要几个昼夜,就被大火吞噬;到了夏天,雨季到来,因植被被破坏,往往造成洪灾、泥石流、山体滑坡。因此,各级政府及农业和森林主管部门,在过去50年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变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如划定自然林保护区和封山育林区,禁止在以上区域内毁林开荒和砍伐森林。划定退耕还林区,在区域内植树造林,禁止在区域内种植农作物。又如固定耕地,大力建设水浇地。在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地方,由政府拨款或以扶贫的方式,大搞水利建设和农田建设,把山田山地改造成为稳产高产的农田。在缺乏水源的地方,大搞梯地建设,把缓坡、偏坡建设成种植旱地作物的梯地。再比如,帮助山民大搞种植业和养殖业,如种植苹果、梨、核桃、养牛、养羊、养猪等等,以经济作物和副业增加山民的收入。对那些生存环境恶劣,惟有刀耕火种才能生存的地方,则与山民协商,在他们自愿的前提下,由政府拨款,整村整寨地搬迁到生存环境较好的地方。经过近半个世纪艰苦不懈的努力,现在在广大的山区已基本消灭了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把山区原始农业逐步改造成为以科学种田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