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岭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山岭苗分类:【中国民俗】 海南苗族移居海南岛的时间大约始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传说苗族的第一个居住点是凰田。苗人迁移到此,将此地开垦成一片良田,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但统治者常常进村勒索抢劫,并扬言要将苗人赶尽杀绝。苗人只得离乡背井,迁往深山老林,起初是原始森林大伦山(今尖峰岭),再后是人迹罕至的五指山地区。苗族在深山密林中,过着“一年一砍山,两年一搬家”刀耕火种的游居生活。他们没有固定的居住点,所选的暂居地主要看该地土壤是否肥沃,雨水是否充沛,气候是否适宜。因此,苗族居住的地方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各种疾病常年流行。同时,暂居地也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组成,即使有血缘关系的家属成员,也不常住在一起。1949年后,苗族陆续搬下山来,和黎、汉族人民居住在一起,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他们多居住在地势较为平缓的山麓地带或盆地,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环境宜人,良好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为苗族人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苗族由于居住在海南中部的高山、丘陵地带,1949年前长期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交通运输非常落后。村与村之间来往常常要跋山涉水,羊肠小道杂草荆棘丛生,路面都是黄泥、沙子,且道路崎岖不平,外地人很难发现路径。河面极少有桥梁,只搭建一些独木桥。搬运货物要靠手提、肩挑或背扛,根本没有车辆和其他交通工具。苗家有这样的民谣:“苗家处境苦难多,出入爬山又涉水。肩挑袋装靠人力,生男育女背着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