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海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山海经分类:【文化精萃】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地理著作。非一人一时之作。共18卷,31000余字。由《山经》、《海经》和《大荒经》组成。其中《山经》成书于春秋末期,《海经》和《大荒经》于秦、汉时期陆续增补而成。全书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以及这些邦国、山水的地理关系。有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有历史、神话、民族、物产、矿产、医药、宗教等多方面内容,资料颇为丰富,是研究我国上古地理及社会状况的重要文献。书中所录的各地矿物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矿藏文献。注本较多,最早有晋代郭璞作注,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袁珂《山海经校注》,为现最佳之本。 以记录古代传说为主的古代地理著作。共十八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其中十四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路、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所记载的上古神话故事,是古代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这些神话故事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早有晋郭璞作注,清代有毕记、郝懿行的考据注释本。 ①书名。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作者不详。共18卷。著作时代亦无定论。原为口头传说,可能战国时记录成文,秦、汉时又有增补。非一时一人所作。该书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之原貌,据图为文,不加雕饰,对古代地理、历史文化、民俗、神话等研究有重要价值。校注本较多,有晋郭璞注本、清吴任臣广注本、清毕沅校本、清郝懿行笺疏本、今人袁珂校注本等,郝书尤精。②民间文学季刊。中国民间研究会浙江分会编。1981年3月创办。以发表国内外民间文学作品为主,兼及各民族风俗习惯的介绍。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作者不详。全书18卷,分三大部分。一是五藏山经,简称山经,大约成书于战国。二是海经,大约成书于西汉。三是大荒经(附海内经),大约成书于西汉以后。其中以山经的地理价值最大。它以山约为纲,以方向、道里为纬,记载山的位置、水系、动植物、矿产、医药、宗教、民族、神话传说等。晋郭璞有《山海经传》,清代毕沅有《山海经新校正》,郝懿行有《山海经笺疏》。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袁珂的《山海经校注》。此书古有图,后来失传了。现在看到的图,是后人补画的。 一般称之为地理书,实际涉及门类较广,除地理外,还记述了物产、神话、传说、宗教、巫术、民俗等。著者或曰夏禹,或曰伯益。有《四部丛刊》、《山海经校注》等多种版本流传。全书18篇3万余字,含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又海内经1篇。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记录保存了不少远古时代的神话与传说,如对精卫填海、西王母、蚩尤与黄帝之战、夸父逐日、女娲神话等均有记载。这对了解或研究中国神话和远古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名。作者佚名。地理书。原三十篇,今本十八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明刻晋郭璞注本、清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袁珂《山海经校注》本。该书分《山经》五卷,《海经》十三卷。内容包含我国古代地理、历史、神话、民族、生物、矿产、天文、气象、医药、宗教等项。神话资料极其丰富。其中记述多为异物和神奇灵怪,含鬼话成分。明胡应麟称其为“古今语怪之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