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岑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岑参分类:【传统文化】 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祖籍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天宝三年(744)进士。天宝八年(749)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掌书记。天宝十三年任北庭节度判官。至德二年(757)入朝任右补阙,后出为虢州(今河南灵宝南)长史。55岁左右升为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罢官后客死成都旅舍。今存诗约400首,以边塞诗著称。曾几度出塞,久佐戎幕,对边地征战生活和塞外奇丽风光非常熟悉。善以炽热感情和浓重色调描绘边疆奇异景色,叙写悲壮战争场面,表现将士艰苦奋斗、勇往直前之英雄气概。其诗歌想象奇特,形象鲜明,语言瑰丽,气势磅礴。尤善作七言歌行,形式灵活多变,音调悲壮激越。名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春梦》等。为盛唐边塞诗人杰出代表,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南宋陆游对其推崇备至,“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有《岑嘉州诗集》。 唐诗人。祖籍南阳(今属河南),郡望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幼年孤贫,从兄受学。十五岁隐于嵩阳读书作诗,二十岁时西上长安,结识名士,有诗名。十年中往来京洛,留下许多名篇。天宝三年(744),岑以第二名举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年(749)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掌书记,赴安西(今新疆吐鲁番县西)。天宝十三年(754),又随安西四镇节度使封常清(此时封兼北庭都护)赴轮台(今新疆境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至德二年(757)十月,随肃宗还长安,官终嘉州刺史,卒于成都。岑参的六年边塞生活,使他眼界扩大、心胸开旷,诗歌出现了挺拔沉雄、新奇瑰丽的新境界。他善于描绘雄奇险异的塞外风光,热情歌颂士卒英勇奋斗的精神;多采用七言歌行体,气势豪迈奔放,情辞慷慨高昂,语言变化自如,音调铿锵,色彩瑰丽。杜确说他的诗“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岑嘉州诗集序》),可见他的诗当时流传之广。其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逢入京使》等。新旧唐书均有传,《唐诗纪事》、《唐才子传》亦有生平记载。有《岑嘉州诗集》。 (约715―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原籍南阳(在今河南省),后迁至江陵(在今湖北省)。出身书香世家,其曾祖父、伯祖父及伯父均以文才超众获高官厚禄,登上宰相之位。其父岑植任晋州刺史。岑参十岁,父死,家境日渐窘迫。他刻苦攻读经史,天宝三年(744)登进士第。天宝八年(749)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的书记官,初次出塞入西域。两年后返回长安。此间,与杜甫等同代诗人交往密切,受杜甫影响较深。天宝十三年(754)再次出塞,赴西域在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部下任官职。在此期间,岑参创作大量诗歌,以诗言志,满腔报国立功之情洋溢于诗行之中。他的边塞诗大多创作于此时。安史之乱起,他返回长安。在杜甫等人推荐下在朝廷任职。后被贬为虢州长史、嘉州刺史。客死成都。岑参一生两次赴西域,戒马生涯十几载。创作了大量有关西域的诗,其中如《走马川行》、《轮台歌》、《白雪歌》等边塞诗气势浑宏,色彩瑰丽。这些诗歌既有对于征战场面及唐朝将士勇武战功的歌赞,又有对于西域戈壁黄沙、天山雪景的描写。想象力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