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岩洞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岩洞葬分类:【地域文化】 瑶族传统葬俗,这一习俗很早就存在。据《隋书?地理志》记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南郡)“有于村侧瘗之,待二三十丧,总葬石窟。长沙郡又杂夷蜓,名曰莫徭,……其丧之节,颇同于诸左云。”清人李文琰在《庆远府志》卷十《杂类志?琐言》中云:“南丹有一种瑶人,亲死不瘗,置棺岩穴间,其家再有人死则另覆其骨于别棺,取原棺回殓,复置岩间。覆骨属翁与媳隔之以示,棺满又置一棺,相沿成俗。家各一棺,村各一岩,不相混杂。”可见洞岩葬在清代以前,在白裤瑶地区是十分盛行的,至今仍有遗迹。 广西壮族普遍有岩洞葬的习俗。自汉唐至明清,岩洞葬有小棺二次葬、大棺一次葬、露尸葬等形式。小棺二次葬的小棺呈圆筒形,一般长95厘米,宽34厘米,由上下棺身组合而成,把它们分开则如两个猪食槽。小棺二次葬在古代的平果、田东、田阳、靖西、凌云等地盛行。大棺一次葬即人死后,殓入大棺,抬放深洞中。露尸葬即把尸首直接放深山深洞中,不设葬具,不掩埋泥土,只在尸体周围放一些陪葬物品。露尸葬在武鸣、忻城、武宣等县都有发现。现在,在一些地方仍然传承着把二次葬的金坛放于岩洞的习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