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岳王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岳王庙分类:【传统文化】 在杭州市西湖栖霞岭下。岳飞被害于杭州大理狱风波亭后,狱卒隗顺将遗体背出城外,葬于北山之溽。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孝宗即位,岳飞之冤昭雪,改葬于西湖栖霞岭下。嘉定十四年(1221年)又改北山智果禅院为岳飞祠,并敕岳飞谥号岳武穆王,故又称为岳王庙。后经历代修葺增建,规模又有扩大。1979年经过全面整修。庙门面对西湖,重檐歇山顶,巍峨庄严。入内有忠烈、启忠两祠,忠烈祠内有岳飞戎装塑像,及岳飞“还我河山”匾一块,殿壁有记述岳飞生平的巨幅壁画;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旁有南枝巢、正气轩等。岳王庙建筑今大部分改作岳飞史迹陈列室。 位于栖霞岭南麓。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改唐时所建的智果寺为祀岳飞的祠庙,是为岳王庙之始基。700多年中,十几次毁废重建。1979年全面整修。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巍峨庄严。穿过门楼,古樟夹道,连接正殿。正殿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楹联,系取自岳飞《满江红》词。正中为岳飞彩色塑像,儒将风度。塑像后壁上方挂有“还我河山”草书金匾,系仿岳飞手书。两旁有赵朴初题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门楼左侧有“精忠柏亭”,陈列八段一亿年前的古柏化石。传说岳飞被害风波亭,亭畔古柏僵而不朽,遂成化石。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率兵抗击元兵时,曾写《岳忠武王祠》诗。高启、王世贞、徐渭、袁枚等,都有凭吊岳王庙之作。 岳王庙位于杭州西湖畔栖霞岭下,它南临西湖,巍峨庄严,门楼上题“岳王庙”三个金光大字。进门为一天井院落,院中香樟、古柏参天而立。庙内有忠烈祠、启忠祠。忠烈祠内供奉威武的岳飞全身石膏彩塑像,塑像的上方悬挂着一块仿岳飞手书的“还我河山”匾额。祠内两侧壁上嵌有明朝洪珠所写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祠的顶端绘有百鹤图。启忠祠原是为祭祀岳飞父母而建,旁边是南枝巢、正义轩等建筑,现在为岳飞抗金英雄事迹陈列室。 岳坟在岳庙西侧,通过墓园天井、敬忠泉石桥,就进入了墓阙,从这里向前,便是高大的岳王冢,冢前立有“宋岳鄂王墓”碑碣,左侧为岳飞之子岳云之墓。在石板铺成的墓道两旁,立着石人、石羊、石马和石虎。墓的周围古柏参天,有石栏围护,在石栏正面的望柱上刻有“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的对联。在岳坟对面的墓阙下,排放着陷害岳飞凶手的铁铸像,秦桧、王氏(秦妻)、张俊、万俟?四个历史的罪人,反剪双手,面朝岳坟,跪在台阶下。在跪像背后的壁上,有这样一副槛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墓园照壁的两厢还建有碑廊,里面陈列着125块历代的石碑,北廊为岳飞诗词、奏札等手迹,南廊为历代名人来此的凭吊咏题。在岳墓的入口处,还有一座精忠柏亭,园内有一株古桧,此树自根部劈开,分为两枝,人们把它叫做“分尸桧”。这两棵树都有着动人的传说故事。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民家庭。他的一生,国家都处于社会激烈变动的时期。他的青年时代处于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侵略战争,北宋灭亡后的历史时期,他坚决主张抗击民族压迫,收复中原故土,实现统一祖国的大业,并不顾个人的荣辱安危,和朝廷内部卖国求荣的投降派进行坚决的斗争。在国家危难、民族危急的紧要关头,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出生入死,英勇奋战,联络北方的义军,狠狠地打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岳飞率领岳家军渡过黄河,转战江南,在河南的郾城大败了金军的主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金兵铁骑部队),接着又直捣金军的大本营朱仙镇,再次击溃了金兀术的十万大军,使抗金战争形势出现了根本的转机。连金军也连连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的连战连胜,使沦陷了十多年的中原有了收复的希望。可是朝中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却在策划出卖民族利益的阴谋,他怂恿高宗赵构,一连传下十二道令牌,令岳家军收兵,使统一国土的希望破灭。岳飞一回到朝中,便遭到秦桧、张俊等人的陷害。他们以“谋反罪”把岳飞打入大牢,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害死于临安大理寺内。岳飞临终前,在供状上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八个字充分表达了他精忠报国蒙受奇冤的悲愤心声! 岳飞死去二十一年后,孝宗即位,岳飞的冤案得以昭雪。当时的狱卒傀顺的儿子看到朝廷的“追复原官”、“以礼改葬”的诏书,便将岳飞原来埋葬的地方报告了官府,因为当时他的父亲傀顺埋葬岳飞时在坟上做了记号。于是朝廷把岳飞的遗骨按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就是现在岳坟的所在地,后来改建为岳飞庙。 精忠柏 精忠柏在杭州岳王庙里岳王墓入口处的亭子中,它又圆又粗,乌黑发亮像石头。说起精忠柏,这里有着一段神奇的故事。 杭州大理寺的风波亭里闹风波。丞相秦桧要在这里处死岳飞。杭州的百姓们知道后,个个气愤不平,都骂秦桧是祸国殃民的奸贼。秦桧得知后,怕百姓们造反,他的阴谋不能得逞,便偷偷地把岳飞处死了。秦桧害死了岳飞,好像拔去了眼中钉、肉中刺。他正得意地呵呵笑时,没想到一个跟头,从太师椅上翻了下来,跌了个四脚朝天,从此背上长出了一个大毒疮,不久也离开人世。岳飞被害后,风波亭里的大柏树,也像遭到雷击一般,枯焦而死。后经过几百年的风霜,变得像又黑又硬的石头了。清朝的一年,太平军攻下了杭州城。由于劳累,太平军中生病的士兵越来越多。正当将士、百姓都着急时,有位白发老人来到兵营,告诉将士们那风波亭上的柏树皮可以治此病,且有奇效。大家一听,高兴极了,忙派人取了僵硬的柏树皮,煎了汤给病人服了,果然疗效神奇,将士们都好了。太平军走后,清兵又来了,清兵中不少人也得了与太平军一样的病,他们早就听说太平军的病就是用柏树皮治好的,于是派人取了柏树皮。煎了汤分给病号服了。说也奇怪,清兵不但没好,而且病情加重,还死了不少人。清将十分恼火,他令士兵们把这棵柏树砍成了几段。后来百姓们在岳王庙里建了一个小亭子,把这些柏树段陈列起来。因为这柏树和岳飞一样精忠不屈,因此叫它“精忠柏”,这个亭子就叫“精忠柏亭”。 分尸桧 在岳飞墓陵园内有一株古老的桧,此树从根部劈开,将树干一分为二,这就是有名的“分尸桧”。千百年来,人们都从心底里敬佩民族英雄岳飞,对谋害岳飞的奸佞,都给以痛恨和唾骂,因此编出各类的忠臣和奸臣斗争的故事来。“分尸桧”的传说,就属这样的故事。 相传在明朝时,有一个名叫马伟的郡卒。他这个人爱憎分明,忠奸可分,他很敬佩岳飞的为人。有一天晚上,他到岳飞墓前去拜谒。他看着岳飞的坟墓,越想越仇恨奸相秦桧,恨他陷害忠良,危害国家社稷。为了表达他对奸相秦桧的痛恨之情,他拔刀把墓前的一棵桧树劈开,中间隔了一块木板,用来表示把秦桧劈成两半,把秦桧分尸了。第二天,当人们看到墓前的桧树一分为二时,误认为是天公派鬼神干的,大家都拍手叫好。这件事不胫而走,举国上下人心大快。 秦桧(1090-1155年)字会元,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宋投降派代表人物。北宋末任御史中丞,曾被俘至金地,成为金太宗弟挞懒的亲信。后又被挞懒遣归回朝。绍兴年间两任宰相,主张投降议和,为高宗亲信。杀抗金名将岳飞等人,为千古罪人。 西湖著名胜迹,旧时祭祀民族英雄岳飞的祠庙之一。在浙江杭州市西湖畔栖霞岭下。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抗金名将岳飞因坚决抗战,反对议和而被宋高宗和奸相秦桧等人杀害。隆兴元年(1163),岳飞之冤昭雪,礼葬遗骸于此。嘉定十四年(1221)改北山智果院为祠庙,岁时奉祀,即今之岳王庙。历代屡毁屡建,现存建筑为清代以后陆续修建。1979年曾全面整修,庙貌巍峨,气象庄严肃穆。门楼为重檐歇山顶,门内分为忠烈祠和启忠祠两部分。忠烈祠主祀岳飞,殿内有岳飞塑像,像高4.54米,着盔甲,披紫蟒袍,威武雄壮,按剑而坐,像上方悬仿岳飞手书,“还我山河”匾一块。殿内两侧壁上嵌明人洪珠书“尽忠报国”四个字,殿顶天花板上绘百鹤图,东西两庑有岳飞部将张宪、牛皋塑像。殿西为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旁有南枝巢,正气轩等建筑,今改作岳飞抗金史迹展览室。庙中侧即岳飞墓。宋以后,全国各地兴建岳飞庙甚多,今仍存河南汤阴岳飞庙和朱仙镇岳飞庙等。以西湖边岳王庙最著名。每年吸引国内外人士前来参观游览,也是对全国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