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崂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崂山

分类:【文化精萃】

在山东省青岛市东,南濒黄海,东临崂山湾。山体由花岗岩组成。主峰巨峰,亦称崂顶,海拔1,133米。崂山拔海而起,雄奇险峻。清泉、飞瀑、危岩、洞穴,古树与古刹殿宇,相映生辉。古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神仙之宅,灵异之府”之称。名胜古迹有上、下清宫、太平宫、华严寺、华楼宫、潮音瀑、白云洞、狮子峰、明霞洞等。崂山曾是道教主要传播地。产矿泉水。

古称劳山、牢山,亦名辅唐山、鳌山,在山东半岛西南、青岛市区东部,绵亘于崂山县境内。面积300平方公里,海拔1133米,东临崂山湾,南濒黄海,海山相连,水气岚光,变幻无奇。其雄奇壮阔,灵秀幽清的自然景色,为内地名山所不及。自古以来为道教名山,文人学士慕名而至,多有吟咏题刻。蒲松龄当年多次游此,写下了《聊斋志异》中的《香玉》、《崂山道士》等篇章。

道教名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境内。古称劳山、牢山、不其山、鳌山。为我国沿海名山之一,主峰名巨峰,俗称崂顶,海拔1133米。崂山恋峰峭拔耸秀,涧壑曲折,山中古柏苍松竞翠,修竹奇花争妍,山海相连,云飞霞飘,风景秀美,自古便被人们誉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传说山中不仅住有神仙,而且还有令人可以长生久视的仙丹妙药。历代许多方士、道人、文人墨客都前来崂山隐居修炼及游览。据记载:秦始皇曾赴崂山求仙,今太清宫东面还有一巨石上书“波海参天”,下书“始皇二十八年游于此山”,据说为秦始皇当年观望蓬莱之处。唐、宋时帝王好方术,修仙学道之士视崂山为幽奥寻真之境。宋元以来,许多方士道人纷纷前来崂山修炼,创建道观,使崂山逐渐成为道教名山。山中道教宫观星罗棋布,素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其中著名的有太清宫、神清宫、遇真宫、华楼宫、上清宫、明霞洞、塘子观、凝真观、修真庵、百福庵等。是我国驰名中外的沿海旅游胜地。

位于青岛市,千余年来为道人所居之灵仙宝地。崂山道观盛时号称“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历代有名的道人如李哲玄、刘若拙、刘长生、李志明等都在此修道。元朝道教国师邱处机在崂山留下多处石刻。位于崂山东南面的太清宫,又称下清宫,从唐朝始建。当时道教长老李哲玄来崂山建三皇殿和老子庙。公元10世纪,太清宫长老奉诏扩建太清宫,使之盛极一时。太清宫观有三宫殿,祀天宫、地宫、水宫三神;三清殿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神;三皇殿供奉人皇黄帝、地皇神农、天皇伏羲。位于崂山东部上苑山北麓的太平宫,是崂山道观的中心,公元10世纪扩建为一定规模的道场。道人刘若拙曾在此主持。建筑有三清殿、三宫殿,周围有多处石刻遗迹。崂山上还有上清宫、华楼宫、明霞洞、白云洞、明道观洞观。

位于青岛市东北面的黄海之滨。古称牢山、劳山、鳌山,以独特的山海奇观闻名于世。主峰海拔1133米,整个山势东峻西坦,有景点218处,其中自然景点172处。1982年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上多奇异的怪石、洞穴、清泉、流瀑,如狮子峰、棋盘石、黑风口、明霞洞、原泉、潮音瀑等等,山中峰回路转,奇异景致目不暇接。山之东麓浸没在大海的万顷碧波之中,环山有许多小岛。由于峭崖陡峻,形成诸多小气候,遂使崂山成为大植物园,竹树繁茂,浓荫蔽日,木本和草本植物近两千种。

著名避暑游览胜地。古称劳山、牢山、亦名辅唐山,不其山、鳌山。在青岛市崂山县境内,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南滨黄海,东临崂山湾,花岗岩山体。山势东峻西坦。主峰名巨峰,俗称崂顶。居崂山中部,海拔1133米,山势峻峭,群峰如林,海山相连,水气岚光,变幻无穷,其雄奇壮阔、灵秀幽清的自然景色,为内地名山所不及,向被称为“神宅仙窟”,“海上仙山”。秦始皇、汉武帝为求仙寻药曾登临此山,唐玄宗也派人入山炼药。宋元以来,于山中大建宫观,遂渐成为道教圣地之一。现存上清宫、下清宫、太平宫、华楼宫等,皆石壁瓦舍,简朴无华,具有道家渊冲恬淡的色彩。道士邱处机、刘若拙,李志明、张三丰等,都曾在此修道。明清文士如文徵明、顾炎武、王渔洋、康有为等亦慕名而来,多有吟咏题刻。特别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香玉》、《崂山道士》等篇的问世,使崂山更增加知名度。全山现分南线太清宫,东线太平宫,中线北九水,西线华楼宫和北线鹤山等5个风景区。崂山花岗石坚固美丽、适於建筑;矿泉水质优良,驰名中外。气候温和湿润,夏季多凉风,实为避暑、旅游之胜地。

县名。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濒黄海。县境原属即墨、青岛,1961年以境内的崂山命名设县,属青岛市。工副业在生产构成中占比重较大。石料资源丰富,其中的花岗石曾被选用于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等建筑材料。另外,绿石、水晶石、崂山奶山羊、城阳青大白菜、矿泉水也均为国内闻名的珍贵特产。名胜古迹有著名旅游风景区崂山,以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子原始社会遗址等。

古称劳山、牢山,汉代名不其山,唐代名辅唐山,元代名鳌山,南北朝始称崂山,清代正式沿用。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青岛市区东部,绵亘于崂山县境内,面积386平方公里。成山于太古代,山体为灰黑色花岗岩,山势东峻西坦。主峰名巨峰,俗称崂顶,居崂山中部,海拔1133米。崂山从海滨拔地而起,气势雄伟,峥嵘磅礴,群峰嵯峨,海山相连,水气岚光,变幻无穷,其雄奇壮阔,灵秀幽清的自然景色,为内地名山所不及。《齐记》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自古称“神仙之宅,灵异之府”。历代文人高僧乃至帝王,都曾在此留下游踪。据史书记载,秦皇汉武为寻求仙药,曾先后登临此山,唐玄宗也派王?、李华周进山炼药,并将崂山易名辅唐山。文徵明、顾炎武、王渔洋、高凤翰、康有为等明清文士亦慕名而至。多有吟咏题刻。蒲松龄《聊斋志异》中《香玉》、《崂山道士》等篇,对崂山景物有生动描写。崂山多清泉、古洞、危岩、怪石,有狮子峰、老僧峰、骆驼头、梳洗台。锦屏岩、翠屏岩、碧落岩、飞来石、明霞洞、犹龙洞、神泉水等胜迹。源出巨峰之阴的白沙河成九曲连环,形成幽深清邃的九水风光,其中龙潭瀑、潮音瀑、靛缸湾尤为壮观。宋元以来,崂山寺观次第兴建,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遂成道教名山。现存上清宫、下清宫、太平宫、华楼宫等,皆石壁瓦舍,简朴无华,具有道家渊冲恬淡的色彩。道士邱处机、刘志坚、张三丰、等均曾在此修道。崂山花岗石坚固美丽,适于建筑;矿泉水质优良,驰名中外。气候温和湿润,夏季多凉风,苏轼诗谓“快意雄风海山来”,实为避暑、游览之胜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