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崆峒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崆峒山分类:【传统文化】 道教名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30公里。相传古时广成子在北山石室内隐居修炼,黄帝曾至此问道于广成子。秦、汉时期山上始有庙宇建筑;魏、晋、南北朝期间,山中道教兴盛,宫观遍布;唐宋之际,宫观建筑毁于兵火;元始重修;明万历年间按湖北武当山规制,大兴土木,广建道观,时有道观42座,总称8台、9宫、12院等;清同治年间又毁于兵火,后又重建,规模均不及明朝之盛。现仅存太和宫、老君殿、紫霄宫、雷祖殿、三皇殿、问道宫等宫观建筑。宋代宋披云、元代贺志贞、明代张三丰等著名道士均曾于此山中修真养性,传播道教。山中主要名胜有月石峡、羽仙峰、定心峰、归云洞、玄鹤洞、玉女洞、青龙洞、插香台、莲花台、棋盘岭、千丈崖、黄龙泉等。山腰问道宫,传为黄帝问道之处,古为道教全真十方丛林。崆峒山上林木茂盛,风景秀丽,古迹遍布,名胜众多。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崆峒山传统的庙会日,届时山中香客游人,络绎不绝,香烟缭绕,热闹非凡。为甘肃省著名的旅游胜地。 在平凉市西部,距市区15公里,最高峰翠屏山海拔2123米,相对高差近700米。主峰马鬃山周围有山峰数十座,皆为石质险峰,山势雄伟,奇峰叠嶂,郁郁葱葱,巍峨壮丽。明代才子赵时春曾评论说,崆峒“山川雄秀甲于关塞”。崆峒山背负关山,面临泾水,既有北国群山之雄,又有南方山色之秀,自古以来就是避暑胜地。崆峒山是一座著名的历史名山,古代典籍早有记述。《史记》记载,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曾“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崆峒,登鸡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第二年巡视西北时,就曾涉足崆峒。汉武帝在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曾“登崆峒以望祖历”。《庄子》还记述:“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之上,故往见之”。黄帝专程到崆峒山问道于隐居石室中的上古道家仙人广成子的传说,几千年来一直广为流传,崆峒山也因此成为全国道教发祥地,成为“道家第一名山”。崆峒山色秀丽,山貌奇伟,自然景观多彩多姿。这里有貌似卧虎的卧虎岭,有状如猛狮的狮子岭,有丹凤展翅之凤凰岭,有游龙戏水似的龙吸水,有高耸入云的天台山,有满山松林的苍松岭,还有聚仙桥、仙鹤洞、舍身崖、一线天、雷声峰、棋盘岭、广成丹穴等一系列胜迹。山上古建筑,据说秦汉时已有,此后南北朝、宋、元、明等各代都有修建。原有古建筑8台、9宫、18院,寺观42处。可惜,在清同治年间寺观多在战火中焚毁。“文化大革命”中,文物古迹又遭破坏。尽管如此,目前崆峒山的名胜古迹仍有120多处,主要游览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它仍以其特有的俊秀山色和奇异景观吸引着中外游客。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