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崇祯历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崇祯历书

分类:【传统文化】

天文历法著作。明崇祯二年至七年(1629―1634)由徐光启、李天经先后主持编纂,耶稣会士邓玉函(瑞士人)、龙华民(意大利人)、汤若望(日耳曼人)、罗雅谷(葡萄牙人)参与。凡137卷。分五目:法原、法数、法算、法器、会通。法原40余卷,论述天文学理论,为全书核心。采用介于日心体系、地心体系之间的第谷体系,认为地球为宇宙中心,日、月、恒星绕地球旋转,五星绕日运行。以本轮、均轮等一整套小轮系统解释天体运动速度变化。引进经纬度、测算方法及严格的黄道座标系,分圆周为360°,分一日为96刻,采用60进位制,改传统代数学体系为欧洲古典几何学体系。该书标志欧洲天文学已被我国天文学吸收、融合。该书未用于编历,明代亦未正式颁行。入清,汤若望删为103卷,改称《西洋新法历书》。清代《时宪历》以删改的《崇祯历书》为基础。

明崇祯初期(1629―1634),为改革历法,由徐光启、李天经主持,耶稣会教士汤若望、罗雅谷等人参与编译的一部系统介绍欧洲天文历法的丛书。这部从书内容丰富,包括法原(天文理论)、法数(天文表)、法算(天文数学)、法器(天文仪器)和会通(中西度量单位换算表)。其中天文学理论部分占全书的1/3。该书采用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创立的天体系统,引入了清晰的地球和地理经纬度概念,介绍了几何学和球面三角学,还有球面天文学、视差、大气折射等重要的天文学概念以及有关的改正计算方法。它还引进了西方度量单位,如把周天分成360度,一昼夜分成24小时,每小时有4刻,并且在度和时以下采用60进位等。崇祯历书共计46种137卷,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历书。由于当朝政治腐败,该书编成后未能颁行。入清后被改编为《西洋新法历书》,成为编制时宪历的底本。详见“时宪历”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