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崔府君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崔府君分类:【传统文化】 民间所崇奉的辅佐东岳大帝的主司幽冥之神,因其昼理人世,夜断阴府,故名。相传崔府君,名珏,字子玉,祁州古城县人,生于隋大业三年(607年)六月初六日,一说生于隋开皇五年(585年)六月初六日。其神彩秀美,异于常人,幼而从学,日诵干言,不窥群子之戏,故名子玉,又名文瑞。一说其隋仁寿年间举孝廉,一说其唐贞观年间应贤良科试,后任长子县令,一说任滏阳县令,曾任蒲州刺史,后卒于官。其在任期间,德政昭著,死后被当地人奉为神明,并立庙祀之。宋真宗加封其为护国西齐王。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建有崔府君庙,适时祭祀。有些地区还将其配祀于东岳庙。 道教神仙。传说名珏,字子玉;一说名瑗,原为唐代人。曾任滏阳县令,一说长子县令。在世时日理阳间政,夜治阴府事,有恩德于民。死后,当地百姓立庙奉祀,成为磁州(今河北省磁县,滏阳为磁州州治)地方神。传说北宋靖康中康王赵构在金国当人质,后被遣回,仓皇南逃。途经磁州,在崔府君庙内假寐,梦府君催促:“金人追及,速去,已备马于门首。”赵构立刻动身,骑马渡河脱险。马不复动,视之则庙中泥马。赵构即位为高宗、建立南宋后,由于“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有利于他借神道以自重,便在京城临安立庙,赐额曰“显卫”。对崔府君的信仰便盛行起来。 姓崔,名珏,字子玉,祁州古城县人。崔珏于隋仁寿元年(601年)举孝廉,第二年拜太子府傅监。唐贞观元年(627年)应聘,转兵部员外郎,既而宰长子,尹卫邑,令滏阳(今河北磁县),守蒲州,兼河东道。唐永徽元年(650年)任采访使,唐显庆三年(658年)十月初十卒于官。临终前留下遗嘱,死后葬在磁州滏阳县境内鼓山以西的河村(实为和村)村北。在磁县、峰峰矿区和武安市一带,关于崔府君的传说流传很广泛,主要是“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另一个传说是崔府君生前任长子县令时,审问吃掉孝子的老虎,判老虎代子行孝,直至老母去世。明代小说《西游记》中讲,崔珏死后成为阴府判官,为唐太宗李世民增加了20年阳寿。由于皇上的屡屡加封和立祠建庙祭祀,所以各地先后都建有崔府君庙。在邯郸一带,峰峰矿区和村镇、义井镇、西佐村,磁县县城和台城村等地,都有崔府君庙。磁县台城村每年都唱大戏,届时把崔府君的木像抬到台前看戏。这里的人们传说,泥马渡康王时康王歇息的庙,就是台城庙。在磁县县城,20世纪90年代,曾于元宵节期间举行崔府君出巡仪式,届时善男信女抬着、簇拥着坐辇上的崔府君坐像,把县城内街道都走一遍。 河北民间还有天体信仰、动物崇拜、灵物信仰等其他信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