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崔鸿和十六国春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崔鸿和十六国春秋

分类:【传统文化】

崔鸿,字彦鸾,北魏东清河郡河噻(今山东平原)人,生卒年月不详,为人知识广博,有志于修史。

西晋以后,中国北方先后建立了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他们虽各有记载自己历史的国书,但内容残缺、体例不全、繁简失当、错误百出,不像前代有一部统一的较完整的史书。崔鸿为了把分裂时代的历史作一整理,便千方百计从公私藏书中搜集史料,尤为留意网罗各国旧史。大约自北魏景明元年(500)至正光三年(522)历22年,撰成纪传体晋代北方16国史,名曰《十六国春秋》。改各国书为“录”,计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南燕、夏、前凉、蜀、后凉、西秦、南凉、西凉、北凉、北燕,共100卷,又有序例1卷、年表1卷,合计102卷。

崔鸿编写《十六国春秋》的贡献是,首创中华民族史学。过去由于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在文化、经济上落后和汉民族上层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对少数民族的历史多有忽视和歪曲。如东晋时期的16国政权,在《晋书》中仅居于“载记”地位,不视为正统。崔鸿撰写《十六国春秋》,一改这种作法,首先在体例上,冲破了旧史书的正统观念,把所谓“五胡”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东晋等同看待,给以同样的历史地位。其次,在内容叙述上,消除了狭隘的民族观念。如不像沈约的《宋书》那样,称北魏为索虏,而称其为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有这种识见和作为是难能可贵的。此外,崔鸿所撰《十六国春秋》,取材广泛、史料丰富、自成系统,是研究西晋灭亡后北方16国纷繁复杂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籍,史料价值较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