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崖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崖窑分类:【中国民俗】 在向阳、近水的土坡上掏挖而成的窑洞。一般在选好的山坡上铲出一个断面(即人造山崖),再由崖面向里掏掘成窑洞。小窑宽2米,高3米,深5米左右;大窑宽3~5米,高4~7米,深6~10米(或更深)。窑洞大小视土质的好坏、房主的经济条件和窑洞的用途而定。所掏崖窑有时并排相隔一定距离掏掘数孔,有的一门多洞。贫困人家一般只掏一孔窑洞,一窑多用。外掏畜圈,傍崖夯以土墙,扎捆柴门为院。富裕人家多掏大窑,正中为主窑,窑前建有抱厦,窑内装有天花板,前墙或以石砌,或以泥砌,装有木制门窗,内窑盘砌土炕供人居住。有的窑内开有地窖,以贮藏食物。回族窑洞一般中间一孔为主窑(或称大窑、客窑),边上的一孔为火窑,供做饭、居住用。火窑一般左侧或右侧连炕,中间有土坯砌成的矮墙,炕灶共用一只大烟囱。火窑上方有的掏有小窑(或称套窑),可存放粮食等物。窑外上方往往掏挖一孔高2米,深4米,宽2米左右的窑,俗称“高窑”,供回族老人在里面念经、礼拜之用。主窑另一侧的小窑可作仓库或畜圈,畜圈一般装有护栏,厕所一般设在院外。崖窑结构简单,坚固耐用,节省材料,施工快捷,冬暖夏凉,经济方便,但采光和抗震能力较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