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巍宝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巍宝山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县东南10公里处。古称巍山。有前山、后山两部分。海拔2500米。山姿巍峨,景色深幽。古木参天,异卉遍山,泉水随处可见,有大龙井、七星井、月牙井、三皇井、金粟泉、银粟泉、白?井、龙池、碧沙井和蒙诏汤池温泉。前山山麓的前新村,为唐代南诏国王、蒙舍诏始祖细奴逻耕牧之地。洗澡塘村山坡上,有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巍宝山为道教名山,道观林立,有文昌宫、青霞观、土主庙、斗姥阁、灵官殿、三皇殿、无极宫、云鹤宫、道源宫、长春洞、朝阳洞等,多为明清时遗物。文昌宫前龙池,碧波清涟,周围雕花石栏,栏外有线柏、垂柳,绿丝披拂,景色优美,明人杨慎曾数次来游。池中文龙亭桥墩上有《松下踏歌图》壁画,长约1.2米,以黑、红、黄、赭、蓝色绘成,为云南现存最为完美的古代彝族踏歌壁画,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农历二月巍山彝族在山间松下进行踏歌的热烈场面,是十分珍贵的文物。长春洞大殿承尘搁板中央和格子门上,有镂空雕龙图和八仙过海、金鸡啼晓、白兔春药、双凤呈祥等图案,及50余幅彩绘图画,内容与风格与四川青城山颇相似。清张端亮(巍山人)作有《巍宝仙踪》,述细奴逻太上老君点化故事。诗中有“云中黛色时深浅,树梢岚光忽淡浓”句。 彝族地区山名。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县城南约五公里处。为南诏奇嘉王细奴逻耕牧之地,分前山和后山。辟为名山胜地,始于唐朝,兴盛于明清。自唐以来,道、佛、巫三教都在这里并行,后以道教为主,各教先后在这里建了甘露亭、准提阁、报恩殿、巡山殿、文昌宫、老君阁、斗姥阁、清霞观、三皇殿、财神殿、培鹤楼、长春洞等许多庙宇楼阁。 “文化大革命”中均遭破坏。近几年,部分庙宇得到修复,方圆数十里的巍宝山成为观光旅游的胜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