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巢居可能证明岛国与大陆建筑文化的彼此影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巢居可能证明岛国与大陆建筑文化的彼此影响分类:【传统文化】 穴居中最普遍的形式是竖穴居,它的建筑形式颇类似我国西安半坡村的原始村落。其生活面在自然地面以下50厘米,平面或圆或方,四周以木柱支撑,并用草或植物枝条铺盖屋顶,地面中央设有火炕以作炊事。这时人们普遍使用留有绳纹记印的陶器,故被史家称之为绳文化时代。据日本建筑史家考证,日本的竖穴式屋室的使用,从绳文化时代经古坟时代直到整个古代(即飞鸟、奈良、平安时代),个别地方甚至在中世纪还在使用。到后期,竖穴居屋也进行了改进,如在四根柱上用梁,桁连结,为了承托脊檩使用了义首,在周围布满了用树枝或竹条做的椽木,然后再在上面盖铺上草,山花上则设出烟口。(参见藤冈通夫 《简明建筑史》) 大约在二千三百年前,中国大陆的水稻种植技术逐步经朝鲜半岛传到日本的九州北部,不久又传播到本州西部和东部。以后还逐步传来了青铜和铁制工具,种稻和金属工具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引起了建筑风格的改变,其中最主要的是类似巢居的高架木屋的改进。日本考古学家曾在奈良县某古坟中发现一面珍贵的青铜镜,镜上刻铸有古代的四种主要建筑形式。其一为由四柱支撑,带有高地板的房屋,屋外有楼梯和带着遮阳伞的看台。日本史家认为这是豪族的居住建筑;其二为四柱支撑而无高地板的建筑,这是豪族侍臣们的居屋;其三为三柱支撑的高地板建筑,三柱支撑使平面成三角形并不适合住人,因此这类房屋可能是贮米的粮仓;其四为半地下的竖穴式房屋,显然为一般农民的住宅。这四类房屋中,以立柱插入土中,再在上面铺设架空地板而成为居室或仓库的作法,很可能是受到我国长江下游多雨湿润地区建筑的影响,这种建筑风格在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河姆渡文化中已经出现,如果说它随着稻米、金属工具等的传入一起来到日本,是完全可能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