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已祧不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已祧不讳

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指已祧的祖先不必避名讳。“祧”,指“远祖之庙”,《礼记?祭法》:“远庙为祧。”清孙希旦集解:“盖谓高祖之父,高祖之祖之庙也。谓之远庙者,言其数远而将迁也。”引伸为迁去神主之称。古代在宗庙祭祖,宗庙中供有祖宗神主(古代为死者所立的牌位,用木或石制成,当中写死者名讳,旁题主祀者的姓名),凡超过七世的祖先,神主要迁入另外的庙堂,称为“祧”。凡是祖先的神主牌位已被迁出庙堂,就不用避其名讳,称为“已祧不讳”。如唐韩愈(768―824年)《讳辨》文中“治天下”之“治”字为唐高宗李治名讳,因唐高宗的神主已祧,韩愈文中不必避“治”字讳。但古代统治者常常废止“舍故而讳新”的古制,如宋绍熙元年(1190年)明文规定:“今后臣庶命名,并不许犯祧庙正讳,如名字见有犯祧庙正讳者,并合改易”(《宋史?礼志十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