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图尔珲台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巴图尔珲台吉分类:【传统文化】 准噶尔部贵族首领。哈拉忽喇长子。名和多和沁。1616年在额尔齐斯河岸游牧。明崇祯八年(1635)父死继位,成为厄鲁特珲台吉。被达赖五世授予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称号。势力渐盛。十三年与喀尔喀蒙古联合召开蒙古各部封建主会议,制定了《察津?毕其格》法规,即《蒙古厄鲁特法典》,俗称《卫拉特法典》。与固始汗等联名向清朝奉表贡。在准噶尔提倡信仰喇嘛教(格鲁派),兴修四座寺庙。支持咱雅班第达根据厄鲁特方言特点,在回鹘字蒙文的基础上创制了托忒文。为加强各部间和睦关系,相继与土尔扈特部和鄂尔勒克,和硕特部鄂齐尔汗联姻。采取措施发展畜牧业,并利用布哈拉移民发展农业,吸收外地工匠进行建筑和制造手工业品。促进准噶尔兴起和发展。 (?―1653)原名和多和沁,卫拉特 * 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哈喇忽喇长子。继位之后,使得准噶尔的势力更加强大。他不但依靠日益繁荣的畜牧业,而且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使用俘获的布哈拉人开辟耕地,种植麦和黍;拥有一批木匠、泥水匠、铁匠、铠甲匠;还建立了几座以喇嘛寺庙为主体的定居城镇。由于他积极提倡喇嘛教,1635年,被西藏的达赖喇嘛授予“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的称号,因而大大提高了其在信仰黄教的东西蒙古诸部中的威望。 巴图尔珲台吉试图加强对卫拉特蒙古诸部的控制,并消除各部间的冲突,但是没有获得多大效果。土尔扈特部和和硕特部先后脱离四部联盟徙居他乡。1640年,巴图尔珲台吉在塔尔巴哈台召集蒙古诸部首领的大会,参加者有卫拉特诸部首领、喀尔喀三汗和和硕特部的图鲁拜琥、土尔扈特部的和鄂尔勒克。会议上制定了《蒙古―卫拉特法典》。会后蒙古诸部的分裂局面如故,巴图尔珲台吉和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所属的阿勒坦汗之间不断发生战争。 西面,巴图尔珲台吉和哈萨克的额什木汗及杨吉尔汗多次作战,并屡次获胜。1643年,巴图尔珲台吉率军五万,大败杨吉尔汗,俘虏了阿拉套山和托克马克地区的两个哈萨克部落。此后,哈萨克人长期隶属于准噶尔部落。 巴图尔珲台吉曾向明朝纳贡,清军入关后,1652年,和硕特部固始汗进京朝见顺治帝,巴图尔珲台吉亦随固始汗“附名”入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