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布分类:【传统文化】 以麻、葛或棉为原料的纺织品。葛布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品种有?,也即粗葛布,?也即细葛布两种。葛是人类最早用来作编织原料的植物。古人 “冬裘夏葛”,说明葛布是作夏衣的原料。麻有苎麻和大麻之分。苎麻织成的麻布战国时期已极为普及。隋唐时代苎麻,仅江南地区就达到年产一百万匹的水平。宋代,苎麻布的生产技术有了更新的提高,而且花色品种繁多,出现了以地名花色命名的苎麻布产品。苎麻布是制作夏衣的纺织品,吸湿透气性好,在国外享有盛名,被称作“中国草”。苎麻布的纹路较细,而大麻一般是粗麻布。汉代的大麻布种类繁多。古代麻布的计量单位叫“升”。当时粗麻布幅宽相当于现在 一尺半,共有经线810根,称作十升布,一升布,也即80根经纱,这是普通人穿用的麻布。十五升布是制作官员朝服的布料。最为细密的麻布是三十升,用来制作冕服,称作 “麻冕”。唐宋以后,麻纺技术更加精良,织成的麻布接近罗纱,称“皱布”。南宋时期还有一种麻布叫 “筒子”,四丈多长的布只有几十个青线重量。可以卷起放在竹筒里,夏天穿著,遍体凉爽。清代的麻布用蚕丝混纺、柔滑洁白,而且越洗越白,叫 “鱼冻布”。从汉代开始,棉花的种植开始逐渐普及。我国的棉花是从巴基斯坦、印度这些国家传入的,最早发源于南方、西南和西北地区。三国时期,棉花的种植已遍及珠江闽江流域。《南州异物志》 中就记载了南方闽广生产的斑布,细洁、柔弱、富丽。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棉布的品种繁多,有印花布、白手帕、褡裢布以及棉丝交织品等。南宋时期,云南、广西、广东生产的斑布闻名全国。明代棉花种植已在全国普及,逐渐取代了麻、苎,作为人民日常衣着原料。古代贵族多穿丝衣,平民穿布衣,故“布衣”便成为贫贱者的代称。 又称“老”或“头”。解放前云南德宏等傣族地区地方行政单位*“”的行政头目。由土司直接委派,执行土司命令,管理内行政事务。为土司向农民征收钱粮课税,征派差役,分配土地,备办供应,并调解群众纠纷等。由土司授予一定数量的土地或官谷为俸禄,本身免除各种租税负担, 退职时由土司给以免牌, 可免交官租杂派。另有副职称二或尾,协助布办理内事务。 珞巴族崩尼话译音,意为“纽布之副手”。珞巴族的纽布(巫师)在举行重大的宗教仪式时,需要一个副手协助进行,此副手无有固定的专人,一般由氏族的男性青年担任。在举行仪式前,副手在纽布的亲自指导下,制作有关的祭祀用品。举行仪式期间,副手协助纽布工作,如宰杀鸡、猪、牛等,取出肝脏供纽布卜卦用。此外为纽布端酒、送水、熏烟、递送法器等,更为重要的是在纽布祈祷时,他必须一字一句地跟随纽布念诵,不得有丝毫差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