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布朗族、基诺族的饮食习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布朗族、基诺族的饮食习俗分类:【中国民俗】 过去佤族吃饭也不用筷,习惯用手抓饭,现在改用筷子。过去吃饭时,由主妇分饭,不论老小,人均一份,家人不得自己盛饭。过去佤族无论男女都要嚼槟榔,成人都身带槟榔盒。 火烧蛇肉,是佤族独特的传统凉菜。此菜以活蛇为主料,以莴苣、韭菜为配料,以盐、醋、花椒油、蒜泥、姜泥、葱、芝麻油、酱油为调料。制法是把洗净、漂透的蛇肉在火上烤熟后,切成细丝,取一瓷盘,以莴苣丝和韭菜段垫底,再铺蛇肉丝,周围放上调料,蘸着吃。其味干香鲜嫩,咸中酸辣,风味独特。 每年春天,佤族要举行“砍牛尾巴”(即剽牛)活动。活动由寨子里的某一家庭主办,请祭司主持。砍牛尾巴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当祭司祈祷后,由一人用刀砍下牛尾巴后,由村民自行用刀分割活牛;另一种是由众祭司协同进行。当大祭司祈祷后,用镖矛刺倒牛,小祭司持刀砍下牛尾巴,村民再分割活牛;还有一种是,由祭司砍下牛尾巴后,参加抢割牛肉的人分成两组,一组拉牛头和前肢,一组拉牛尾和后肢,由数人把牛砍成两半,分抢牛肉。举行砍牛尾巴活动,分吃牛肉,意在求得家人安康,全寨安宁。 布朗族杀猪时必吃的一道菜,叫“血?肉”。此菜以鲜猪血、猪头、猪脚为主料,以盐、辣椒、花椒、草果、香菜为调料。制法是,将猪头、猪脚刮洗干净、煮熟,切成小块。在鲜猪血中加入调料拌匀,再把猪头肉和猪脚肉放入猪血,拌匀。其菜色泽红艳,麻辣鲜香。 烧鱼,是布朗族赕佛、节日的美味。制法是,把鱼剖腹洗净,抹上盐、辣椒、生姜、大蒜、花椒等作料,用芭蕉叶包好,放进炭火中焖熟,其味鲜美香脆。 舂牛肉干巴,是布朗族爱吃的美味。制法是,把烤熟的牛肉放进盐臼中舂细,拌上盐、辣椒、生姜、大蒜等作料。其味香辣可口。 包烧山蜘蛛,是基诺族的一道风味菜。制法是,去掉蜘蛛的脚,配以盐、辣椒、野八角、生姜等作料,放进盐臼里舂细,用芭蕉叶包好,放在炭火上烤熟。其味又香又辣。 基诺族结婚时必有的一道菜,叫“芭蕉叶烧肉”。此菜以瘦猪肉为主料,以猪血为配料,以盐、辣椒、八角、酸橘子叶为调料。制法是,把猪肉剁成肉泥,放入配料和调料,拌匀;用芭蕉叶包好,埋进子母火中焐熟。其味清香鲜辣,酥嫩可口。 金条肉,是基诺族的传统名菜。此菜以猪肉为主料,以青菜叶为配料,以盐、白糖、熟猪油、姜、葱、鸡蛋、八角、酸橘子叶为调料。制法是,把肉切成条,把鸡蛋做成蛋松,在肉条上加上调料,拌匀,再用竹签穿肉条在火塘上烤黄。 基诺族举行“成年礼”时要剽牛,以全牛祭祖先,然后把牛肉平均分给全村男女老幼吃,表示人人都托祖先的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