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布特哈八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布特哈八旗分类:【传统文化】 清代八旗军之一。自康熙(1662―1722)年间以布特哈地区 (今黑龙江省嫩江一带)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诸“打牲部落”的原有血缘组织为基础,依照满洲驻防八旗制度,陆续编旗设佐而成, 佐领多为氏族首领。雍正(1723―1735)末年始正式规定八旗旗色。统属于布特哈总管衙门。后由于丁口繁衍和官兵经常被调往各地征战以及移居黑龙江城(今爱珲县城南六十里爱珲乡)、墨尔根(今嫩江县)、齐齐哈尔等城驻防巡边,旗佐组织和数目多有变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以嫩江为界分东、西路布特哈。各分组八旗,设总管一人,掌本路旗属事宜。 亦称“打牲八旗”。清代达斡尔等民族的社会组织。雍正九年(1731年)在原有的三个扎兰和五个阿巴的基础上所建。都博浅扎兰为镶黄旗,莫尔丁扎兰为正黄旗,讷莫尔扎兰为正白旗。以上三旗为达斡尔族。阿尔拉阿巴为正红旗,济信阿巴为正蓝旗,托兴阿巴为镶蓝旗,涂克敦阿巴为镶白旗,雅鲁阿巴为镶红旗。以上五个阿巴为鄂温克族。布特哈八旗设92佐,其中39佐为达斡尔族、47佐为鄂温克族、6个佐为鄂伦春族。布特哈八旗总管衙门设于宜卧其屯(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旗境内)。光绪二十年(1891年)升为副都统衙门,驻博尔多(今黑龙江省讷河市)。1906年裁撤。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