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布袋之风时时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布袋之风时时易分类:【风俗文化】 东床、娇客、半子、乘龙都是女婿的别称,苏州落乡还有一个称谓最特别,叫“布袋”。至今吴县、昆山、太仓及吴江等地仍有这样叫法。 “布袋”本是女家招赘进门女婿的专称,其实“布袋”一名,准确的写法应是“补代”。宋朝朱翌的《猗觉寮杂记》云:“昔人家有女无子,恐世代自此绝,招以补其代,布袋系补代之语讹。”可见,“布袋”是我国农民传宗接代思想意识在称谓上的反映。 中国旧式的农业生产必须男劳力。《说文解字》:“男,丈夫也,从田力,言男子力于田也。”“男”字的本义就是指能从事田间劳作的壮年男子。封建时代的老人没有退休金、保险金,只有靠儿孙辛勤劳动赖以养老送终。假如膝下无子,仅有女儿,那么决不能把女儿出嫁或者说全部出嫁。按旧俗:“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生为夫家人,死为夫家鬼”,出嫁了的女儿只有为夫家尽心尽力尽孝的义务,却没有赡养自己双亲的权利。因此,凡是只有女儿的农民家庭必须招赘女婿。“布袋”之出,实在由农村的生产关系生活方式所决定。 “布袋”之名始于宋代,以后历朝各代均有此称。书面语时有所见。元代杂剧《薛仁贵》二折:“那刘太公菩萨女,却招了壮王二做布袋。”“布袋”一名在而今的苏州郊区范围已经扩大,上门的女婿固然称“布袋”,就是出嫁女儿的夫君也名“布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