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希望哲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希望哲学

分类:【文化精萃】

德国哲学家思斯特?布洛赫的基本哲学思想。“希望”是他人道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贯穿于他对人和宇宙的理解和对乌托邦的憧憬中。在他看来,人是被诸如恐惧、苦难等激情所规定的,而希望则不是作为一种激情的心理状态,而是被当做一种本体论的现象和“人生本质的结构”,是一种战斗的乐观主义。用希望来规定人的本质,认为人不是静止的、特定的、具有种种属性总和的人,而是正在超越其自身的人。人的本性是同希望不可分割的,而希望也不是某种通过学习所得到的东西或某种附加物,它是植根于人性本身之中的人类需要。所以,人不仅是由现存关系的网络规定的,而且也是由他固有的未来的直接性所规定的,由他现在所是的东西和他将要成为的东西所规定的。因而“希望”也就成了达到新的境地、达到未来和真正的永久居住地,即“没有异化的”人的社会性的历史状态的惟一可能道路。但是,历史是有选择余地的,人也并不是有限的,而是包含有许多的可能性。他认为,如果没有选择的可能性,就不可能有进步,如果世界的整个过程事先就决定了,那么任何新事物顶多只能出现于人的意识中,而不能出现于现实中。至于终究哪一种可能性将被实现,他认为这不取决于客观规律,而取决于人的意志和人克服生活设置在人生道路上的障碍的能力。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对未来采取积极的态度,即一种希望的态度。希望既是一种表达感情的状态,又体现了一种特殊的认识,它把一个能够成为存在的世界显示给我们。还未成为存在的未来并不是单纯的无,而是具有其作为潜在于事物和人的态度中的一种真正可能性的特殊的本体论状态,哲学的任务就是唤醒人类的这种酣睡着的乌托邦能力。然而这毕竟是一种离开了客观必然性的大胆想像,因此有没有实现的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把握,于是他的口号又是:“我们没有信心,我们唯有希望”。马克思主义是完全面向未来的,但在1918年以来的马克思主义探讨中,却没有给予“希望”以足够显著的地位。西方哲学自泰勒斯以来是基于固定的本体论,那是封闭的或完成了的本体论,现在需要开放的或希望的本体论。“尚未”是这种哲学的重要范畴。宇宙还没有实现其本质,宇宙的本质和命运不能由经验的观察来确定。宇宙也有其正在谋求实现的尚未展开的本质。如果不拥有遥远的目标,那么近期也不可能发生任何具有现时代意义的事情。这种希望哲学被认为是基督教来世说、犹太人的神秘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的混合剂。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