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传统文化】

束衣的带子,古称“绅”,亦称“大带”、“绅带”。古人用带有两种,一种为革带,系于裳下衣内,用以束衣;一种为丝带,束腰间,在革带之外,结于身前,带端垂下。古代之带既是一种服饰,亦是官阶高下、地位尊卑的象征。据《宋史?舆服志》:“带古惟用革,自曹魏而下,始有金、银、铜之饰。宋制龙详,有玉、有金、有银、有犀,其下铜、铁、角、石、墨玉之类,各有等差。”

束衣带子。《礼记?深衣》:“带,下毋厌(压)髀,上毋厌胁(胁骨),当无骨者。”古人带有二:一为皮制,在裳下衣内,是以悬佩;一为丝制,围于衣外腰间,作结于前,两端下垂,称作绅。《易?讼》:“或锡(赐)之硌(pán盘)带。”《疏》:“硌带,谓大带也。”又狭长织物及可用以系缚之物,统称带。器物腰饰亦称带。《周礼?考工记?凫氏》:“钟带谓之篆。”

古时候,官员们都系着缀有金属扣的皮带。中世纪时,皮带的式样与材料发生过一次变化。在现代戏曲舞台上,扮演官员的演员,身上都有一根看上去象木箍似的带子。由于皮带的“带”与带领的“带”字同音,因此,一幅画上如果画有一个身穿官服的人,带着他的儿子进入宫殿,其含义就为“父子都当大官”。直到今天,在蒙古族中,还有这样的风俗:一个小伙子与一个姑娘发生了爱情,他离开情人时,会送给她一根皮带。如果这姑娘怀了孕,她就与这皮带“结婚”,从此后她就与自己的孩子一样,姓这小伙子的姓。

在南方,人们也喜欢扎腰带,但它是布做的而不是皮的。婚礼上以交换腰带象征着婚姻。与中国古代的“紧身褡”风俗一致的是,当新娘离家到丈夫那儿去时,母亲要为她扣紧紧身带。她在婚床上才能脱下它,并且将它带回娘家洗涤(即: 带上必须有血!)。这里解开紧身带象征着婚礼的完成。

蘑菇形状的腰带套环

如果一个男子要随身带点什么物品,例如扇子、毛笔之类,就将它们绑在一根拴在腰带上的细绳上,并以腰带上的套环扎紧。这种套环直到二十世纪初还在使用,它们常常是一些极好的中国微型艺术品。

银链裤缰广东沙田地区的妇女,都有系银裤带的习惯,她们把这种裤带称为“银链裤缰”。

工匠用银打成一个个椭圆形小环,然后焊接成串,一般银裤带都由两行链带组成,前面焊接一个大银元,那时的“大裁裤”,就靠这银元打裤结。沙田地区水网密布,农民在生产劳动时经常?河涉水,这种裤带湿了水也不藏水,不仅妇女用,也有些男人系用。

沙田地区妇女在出嫁前要买这种裤带,没钱买的就在出嫁时的聘礼中向男方索要。在当时,银链裤缰已成为沙田妇女个人财富的象征。随着大裁裤的淘汰,银链裤缰也失去了昔日的风光。

壮族婴儿的背带背小孩的襁褓(壮话叫“腊”),一般比汉族常见的背带要宽大得多,形似大蝴蝶。蝶翼为双层布,翼尾缝有布袋,以利上山劳作时装食品,总长达丈余,宽约一尺。蝶身长两三尺,宽也有两三尺,能把整个小孩严严实实包裹在里面。壮族背带之所以要制作这么宽大,是由于她们常要背负小孩爬山赶路或下田劳动,背带太小容易磨损致断,而且对肩膀的压力较大,使人感到疲劳和不舒服。把带子做得宽厚些,肩膀的压力就小些了,长时间背负也不会觉得痛。寒冷天还可加上小棉被(壮话叫“卜”)包裹在“腊”里面,给小孩防寒保暖。壮族同胞对别人家新生婴儿称为“文卜”,将小挂被称为“叠卜”,忌称“宁”(汉语义小的意思),祈望婴儿顺利长大。

壮族的背带心即“蝶身”部分很讲究,通常用红绒线绣上吉祥如意图和“成人长大”、“出入平安”等祝愿字句,有些人则绣上八卦乾坤图。有时还挂上一本旧通书,表示给小孩镇邪驱妖,长大知书识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