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帽落宫花,衣惹御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帽落宫花,衣惹御香分类:【风俗文化】 这两句出自晁冲之的《上林春慢》,是宋人簪花习俗的真实写照。 以鲜花簪首的风俗,早在汉代已出现,自汉后,簪花之俗在妇女中历久不衰。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簪花之俗的盛行时期,不仅女性喜欢簪花,男子也可簪戴,尤其是在喜庆之日。宋人所簪之花除了时令鲜花外,还有“宫花”。所谓“宫花”是指以罗、绢、绒、纱、纸、通草等为原料制成的假花。其中以通草的利用年代最早。据《中华古今注》记载,早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嫔妃们的头上,就已插有“五色通草苏朵子”。这种通草苏朵子,就是后来所称的“通草花”。因为它们戴在头上足以乱真,所以,又得“像生花”之美名。 “帽落宫花,衣惹御香”反映的即是百官巾帽上簪插着各种各样的宫花,而衣服在花的衬托下仿佛也阵阵飘香。 宋时,人们已很注重宫花的选材,必须选取形态、质地逼真的材料。牡丹、芍药花瓣较厚,又有一点毛茸茸的质感,用通草来制作比较适宜。而梅花瓣质地较薄,且有轻盈感,用罗制作较合适。再加上能工巧匠的精心染色、撮合成型,更是栩栩如生,达到几可乱真的程度,蔡士裕《金缕曲?罗帛剪梅缀枯枝,与真无异作》就对宫花制作工艺给予了很高的赞美:“怪得梅开早。被何人、香罗剪就,天工奇巧……玉质冰姿依然在,算暗中、只欠香频到”,可见以假乱真到如此程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