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年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年糕分类:【传统文化】 糕的一种主要品种。以糯米、黄米为主要原料,经泡米、磨粉、蒸制而成。“年糕,年糕,年年寿高”,取吉祥之意。“过年吃年糕,生活年年高,美满又幸福”,是一种祈祷,讨吉利的习俗。每逢腊月或新春佳节吃年糕,自古迄今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风俗。据《南都古事》记载,“元宵夜,唐太祖观灯毕,回元庆宫,宫人献糯米糕。太祖食而甘之,即传旨御厨连制百块,分赐各勋旧,以示同乐。”后来逐渐普及,即使普通百姓,逢年过节也吃年糕。 北方民族风味面食。亦称“年糕饽饽”、“粘糕”等,东北多以其作春节食品。腊月内将糯米或黄米磨面,小豆煮熟捣泥加糖成豆馅;将粘米面、豆馅层层交替铺在屉上,并在糕上置以红枣、核桃仁、青红丝等果料,上旺火蒸熟。吃时切成小块蘸糖而食,或切成小块入油锅内炸后食之,亦有蒸熟后切成块,放户外冻之贮存。清代以来,东北市镇多有沿街叫卖者,因切而食之,又称“切糕”。 在鄂东高寒山区种点糯谷很不容易,每个农户能打上百多斤糯谷算是不错了。人来客往,能吃一餐糯米饭,算是大人情,能喝上甜酒,吃上汤圆、糍粑和年糕,那是上上的招待了。做甜酒,一般是家里有高寿长辈,晚辈人不时做斤把米以示对老人的敬重;二是家里有产妇坐月,或亲属坐月,做上三两斤米酒送去,表示情意。 糯米酒的做法简单,先把糯米浸泡数小时,上甑蒸熟,取出拨散摊凉,掺进适量酒曲拌匀,用缸子密封让其发酵。夏天需1天,冬天则需3天,便可出酒。糯米酒香甜清醇,富有营养。中医书上说:“米酒性大热,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清忧发怒,宣言畅意,热饮之甚良。”正月十五元宵节,山乡玩龙灯、花灯,要吃汤圆,谓事事遇圆,圆满不遇麻烦;再就是农民插秧要吃汤圆,无论天晴或下雨,中餐都吃汤圆,男劳力忙插秧,妇女们忙舂粉、磨粉、吊浆,插秧人吃得很高兴。农民插秧那一天的中餐,要请德高望重的尊亲和老师,老师还要坐首席。吃汤圆主要是这两次。招待亲戚,请酒待席,也用糯米汤圆或糍粑做一碗菜,多半用糖炒,趁热吃,味美可口。汤圆有包心和不包心的,特别大,包了糖或芝麻馅的叫糯米团子。过端午,主要是吃糯米团子。人们上山摘粽竹叶归来洗净,用浸泡的糯米加红枣、红豆或绿豆包好。粽子的形状有三角形、四角形,还有宝塔形的,大的二三两一个,小的1两两个。煮熟后,吃时有加糖的,也有加辣的。总之,在味道上,甜、咸、香、辣,听食者自便。在重阳前后种麦时,兴吃糍粑。春节前后吃得更多。当地人说:“糍粑糍粑,糍粑手,有黏性,会发财;糍粑嘴,会黏人,得人喜。” 再就是年糕。做年糕比较复杂,原料既有纯黏米,也有纯糯米,还有黏糯混合粉年糕。 在鄂东一带,有碓舂糯米粉(用细筛箩筛),也有糯米加水磨成米浆,蒸成圆形、条形或砖形的年糕。用时切成薄片,或煎或煮,或荤或素,加点作料,可口宜人。年糕,“糕”与“高”谐音,祝福新年步步高。因为年糕带黏性,所以也叫黏糕。民间婚嫁、生子、祝寿都用年糕、饼糕。老人华诞,寿堂上必摆上用糯米粉做的寿星粑、寿桃和寿糕,为拜寿增添喜趣;接新娘者,要送“辞娘担”,担里有各种动物图案的印花粑;孩子做周岁抓周,桌上也摆上印花粑。年糕花粑的中心处还要点上红绿,色彩艳丽,美观大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