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幼子继承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幼子继承制

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幼嗣继承制”。根据法律、惯例或风俗,由年龄最小的子(女)继承财产和名位的制度的统称。可分为幼子继承制和幼女继承制两种,前者属父系社会的继承方式之一,后者属母系社会的继承方式之一。此制产生原因大体有三: (1)其他子(女)早已成家自立,并已有一定的家产,而幼子(女)财产则有限,而且幼子(女)照料、奉养双亲的时间较长;(2)因幼子(女)年龄最轻,保持家产完整性的时间比较长;(3)因婚外性关系盛行, 只有夫妇双方年龄逐渐增长, 关系趋于稳定时所生子女才具可靠性。世界上诸多民族中行幼子继承, 而印度的卡西人、加罗人等则行幼女继承。

①独龙族父母财产的继承习俗。独龙族多子家庭儿子婚后要实行火塘分居,每个火塘则成为一个小经济单位(小家庭)。随时有分裂出去另立新居的可能。幼子婚后则不分火塘, 与父母共居,成为父母的赡养者和财产的继承者。②旧时景颇族的财产继承制。在多兄弟的家庭,主要生产资料(如水田、耕牛等)和生活资料由幼子继承,山官的官位也由幼子世袭。其他儿子婚后一般都另立门户,幼子留守老家,与父母同住,是父母养老送终的直接负担者。幼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于兄长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