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广西壮族自治区分类:【传统文化】 扶绥县酒厂 主要产品: 纯粮老窖 太白液 全州湘山酒厂 主要产品: 湘山酒 桂林酿酒总厂 主要产品:桂林三花酒 桂北酒厂 全州县沼水镇 主要产品: 白酒 桂平县乳泉酒厂 桂平县 主要产品: 莲香白酒 玉林市酒厂 玉林市 主要产品: 金风大曲 大榕江酒厂 兴安县榕江镇 主要产品: 榕江三花酒 桂林市酿酒总厂 桂林市 主要产品:桂林三花酒 省级民族自治地方。简称“桂”。1958年3月15日建立。原称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10月改为今名。位于我国南疆,南临南海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东南与广东省毗邻,西北和北部连云南、贵州两省,东北部同湖南省相接。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人口44088000人,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汉等民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春秋、战国时为百越(粤)地,秦置桂林郡,部分属象郡,汉属交州,部分属荆州,唐初属岭南道,宋为广南西路,元属湖广行中书省,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为广西省。辖13个地区(市),71个县(市),13个自治县。地形呈盆地,有“广西盆地”之称。石灰岩分布颇广,约占全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构成有名的岩溶地貌。境内四周多山,有大明山、大瑶山、大苗山、十万大山等。有红水河、黔江、左江、右江。区内丘陵散布,河谷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利于航运,珠江干流为本区最大河流。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短且暖,夏长炎热。土地肥沃,多热带、亚热带植物。农业以水田为主。农作物有稻、玉米、小麦、花生、油茶等,所产八角、桂皮、茴香和罗汉果闻名全国。我国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之一。分布大片原始森林,盛产松、杉、樟、竹等林木。锰、锡、铅、锌、水晶储量名列全国前茅。沿海产珍珠,以凝重结实,晶莹光滑,颗圆粒大著称。拥有钢铁、电子、机械、轻纺、医药等工业生产体系。有湘桂、黔桂、黎湛、枝柳铁路。公路通各县,河运以梧州为总汇,联系各主要城镇。海港有北海。空运以南宁为中心,联系国内各大城市。文教事业发展迅速,有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等院校。桂平县金田村是太平天国革命策源地。左、右江一带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主要城市有南宁、桂林、柳州、梧州等。 简称桂。1958年3月15日建立。原称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10月改今名。在我国南部,南临南海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面积23万平方公里,人口3,642万(1982年)。居民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彝、水、京、仡佬等民族。其中壮族1,337.8万。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南宁市。古属百越地。秦置桂林郡,部分属南海、象郡。汉属南越国。元鼎六年(前111)置苍梧、郁林、合浦等郡。唐属岭南道。宋为广南西路。元属湖广行中书省。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为广西省。辖八个地区、五个地级市、六个县级市、六十六个县和十个自治县(1984年6月)。境内四周多山,有大明、大瑶、勾漏、越城、都庞、萌渚及十万大山等山岭,中为盆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石灰岩分布约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丘陵散布,河谷纵横,水量充沛,利于航运,珠江干流为本区最大河流。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冬温夏热,年降水量1,100―2,800毫米。多热带、亚热带作物。农作物有稻、玉米、薯类、甘蔗、花生、黄麻、油桐、油茶、水果(柚、柑、橘、菠萝、香蕉等),并有八角、茴香油、桂皮、田七、蛤蚧、罗汉果等特产。有大片原始森林。北部湾水产资源丰富,沿海盛产南珠。锡、铝、锰、铅、锌、铁的储量丰富。解放后,建有金田、大龙洞水库及地下水库等工程。新建有钢铁、机械、有色金属、电力、制糖、榨油、化学、水泥、纺织等工业。铁路有湘桂、黔桂、黎湛、枝柳等线,公路通各县,河运以梧州为总汇,联系各主要城镇。海港有北海,空运以南宁为中心,联系国内各大城市。有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广西师范学院等高等学校。主要城市有南宁、桂林、柳州、梧州、北海。有桂林―阳朔山水及花山崖壁画等名胜古迹。 简称“桂”。1958年3月5日成立。位于我国南疆,介于东经104°29′―112°04′,北纬20°54′―26°20′之间,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交界,西北和北部连云南、贵州,东北部同湖南相接,东南面与广东毗邻。全区面积23.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5%。境内居住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个民族,1990年末全区总人口4241.6万,其中壮族人口1423.6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3.56%。广西在春秋战国时期为百越地,秦置桂林郡,部分属象郡,汉属苍梧、翡林、合浦,部分属零陵、武陵、??郡,唐初属岭南道,后分置岭南西道,宋为广西路,简称“广西”。元属湖广行中书省,后分置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设省之始。明改为广西布政使司,清为广西省,民国因之。1949年,广西全境解放,设广西省,省会南宁。1952年,政务院将广东省辖的北海及钦廉专区划入广西,改称钦州专区;将广西怀集县划归广东。1955年夏将北海和钦州专区划归广东。的1965年,再将北海市和合浦专区划归广西,仍称钦州专区。1952年12月9日,在壮族聚居的广西中部和西部,建立了桂西壮族自治区(地区行署级),辖邕宁、宜山、百色区三个专区;1956年3月改为桂西壮族自治州:1958年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级),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现在,全区共设5个自治区辖市(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市)、8个地区(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玉林、百色、河池、钦州地区)、一个港区(防城港区),8个市辖县、7个地区辖市、55个地区辖县,1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原名“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11月改今名。简称“桂”, 亦称“广西”。建于1958年3月15日。位居我国南部。南临南海北部湾,西南与越南为邻, 西北和北部与云南、贵州接壤,东北与湖南相接,东与广东交界。在地图上,介于东经104°29′―112°04′,北纬21°54′―26°20′之间。面积23.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5%。人口有4241.6万(1990年),其中壮族有1423.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3 5%。另有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民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设在南宁市。截至1990年底,下辖8个地区、1个港区、8个直辖市、60多个县和自治县。广西古属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始置桂林郡,部分属南海、象郡。汉初属南越国,后为郁林、苍梧、合浦等郡地。唐属岭南道或岭南西道。宋为广南西路,简称“广西”,为“广西”名称之始。元属湖广行中书省,后分置广西行中书省。明为广西布政司。清称广西省,民国及新中国建立初期因之。境内有大明、大瑶、勾漏、越城、都庞、萌渚及十万大山等山岭,中部是盆地。西江、漓江、桂江、洛清江、郁江、浔江、黔江、柳江、红水河、融江、龙江、左江、右江等大河流,纵横流贯其境,以利航运、农田灌溉和电力资源。铁路有湘桂、柳枝、黎湛、南昆等干线。公路四通八达。南宁、桂林、柳州有民航通达昆明、广州、武汉、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气候冬温夏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17―22摄氏度,年降水量在1259―1759毫米之间。区内多热带、亚热带作物,或产稻米、玉米等;特产有八角、茴香油、桂皮、田七、蛤蚧、罗汉果、果子狸、金橘、沙田柚、桄榔粉、南珠、水产品等。主要矿产有锡、铝、钨、铅、锰、锌、铁、锑、金、铜、铝土、石油等。有桂林一阳朔山水、北海海滩及左江崖壁画、隆安龙虎山自然公园等名胜古迹和秀丽景区。还有许多独特的民族风情可供学者考察研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