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西隆林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广西隆林的分类:【风俗文化】 鸡心认亲与鸡头敬客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苗族杨姓村寨,自古流行鸡心认亲的习俗。客人来到,主人杀鸡设宴款待。如果锅中的鸡肉和汤都吃完后,惟有鸡心还存在,主人就认为来客是亲兄弟,第二天还要设盛宴庆贺兄弟团圆。如果鸡心被吃掉了,主人再杀一鸡,挟起鸡心逐个劝吃。如果有谁吃了鸡心,饭后主人便婉言送客。吃了鸡心的人再也不能参加庆团圆的盛宴了。 侗族家中来客,主人若用鸡款待,必先把鸡头或鸡爪献给客人,以表示最高敬意。客人应双手接,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辈。这种习俗的形成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 相传在贵州剑江岸边有一位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男的是侗族叫阿忠,女的是汉族,人称“阿忠嫂”。阿忠嫂坐月子,阿忠每天给她杀一只鸡吃。三天后,阿忠嫂发现阿忠的碗里只有鸡头、爪子和鸡血,忙把自己碗里的鸡肉给他,“慢……”阿忠刚要张口,儿子阿良哭了。阿忠灵机一动,便对妻子说:“坐月子吃鸡头,娃崽长大口吃;吃鸡爪,娃崽长大了写字哆嗦;吃鸡血,娃崽长大了好脸红。……”阿忠嫂理解了丈夫的心意,含泪把鸡肉吃了。后来阿忠生病,忠嫂杀鸭给他吃,自己吃鸭头、鸭蹼。这事被阿忠发现了,忠嫂说:“吃鸭头聪明,吃鸭蹼脚板有力。”阿忠也明白妻子的心意。阿良长大后,看见每逢杀鸡宰鸭时父母都抢着吃头和爪子,便认为这是父母最爱吃的。阿良成亲时,父母突然去世,他不知怎样才能表达对父母的孝敬。寨里长辈告诉他,每到清明节时,把父母生前最爱吃的东西端到坟上去祭祀。阿良听后,年年便将鸡或鸭的头和爪供祀父母坟上。后来家里来了客人,他们便把鸡、鸭头敬给客人,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侗家人的习俗。 布依族人待客时也用鸭头鸭脚敬客,据说这样做是表示这只鸭从头至脚都是给客人吃的,表明主人诚心待客。 东乡族如用鸡待客,主人必先向客人敬献鸡尾。当地习俗,以为此物十分宝贵。若客人拒吃,主人将十分不快。 由此看出由于习俗不同,鸡头、鸡爪、鸡心鸡尾在敬客时都有它实在的含义,了解并能做到入乡随俗也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