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庄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庄窠分类:【地域文化】 亦称“庄郭”,青海地区藏族传统民居。多呈正方形,每户一院,一面或两面盖房,北为正房,一般为老人居住。东为配房,多为儿子、儿媳住,也有西为正房,北为配房的。正房要高于配房。庄窠墙为黑土夯打而成,还要用土坯续砌1米左右的梢墙,墙半腰常用白卵石镶嵌宝塔形等图案,墙头四角置四个白卵石。正房的正前方开大门,两侧的墙有的用白土泥抹光,有的用石灰粉刷成白色。 亦称“庄郭”,青海地区藏族传统民居。多呈正方形,每户一院,两面盖房,一般北房为正,老人居住,东盖配房,儿孙居住。也有的按院子的布局,西房为正,北房为配,但无论哪方为正,正房要高于配房。庄窠墙为黑土夯打而成,在墙的上面再续垒1米左右的梢墙,墙的中腰常用白卵石镶嵌宝塔形等图案,墙的四角置四个白卵石。两侧的墙用白土泥抹光,有的用石灰粉刷成白色。正房的正前方开大门。 东乡语音译、意译为“庄院”。东乡族家庭居室的建筑形式多样,主要有:1.一字院。建筑物按同一规格一律坐北朝南,房前留院落,或中间修堂屋,两边修厨房,睡房, 周围有围墙。2.三合院。坐北朝南修堂屋三间,南面置大门,其它两厢为厨房和厢房。3.四合院。坐北朝南为堂屋,两边有厢房,对面有厕所、畜圈及大门。4.连家铺。公路边及临街居民为方便经营,临街修铺面大门,也有堂屋、厢房等。5.一进两院。前院为正院如四合院、三合院等;后院为附属建筑,如作坊、畜圈及晚辈居室,并建有花园等。东乡族庄窠主要是平房,土木结构,屋墙用粘土夯成,或用土坯砌成,屋项铺一层白土, 用碌碡压瓷实。茅房设在屋后,三堵墙,围成一个露天的坑。 “庄窠”原是较简单的方形封闭式平面住居,从高处俯视像覆盖在地面上的一颗印。它是一种被高原的土筑墙(庄墙)包围的院落式民居,以一户独立一个庄窠为基本单位,为方形或长方形平面,用4~5米高、50~80厘米厚的板筑黄土墙或土坯墙砌筑的庄墙,包围着内部所有的房屋和庭院。除了惟一的大门之外,庄墙无其他开口。房屋用木构架承重,黄土屋面,带有廊檐,使房屋与庭院融成一体。庄窠内二面、三面或四面建造各种用房,形成了四合院、三合院和两面建房等几种形式。一般以一堂两室的三间为一基本单元,布置在正中,四角多为厨房、仓库、牲畜棚、杂用房以及厕所等。院中设有花坛,辟有果园、菜园等,形成一个多功能的组合体,环境幽雅、安静。 青海气候干燥,为利用黄土做建筑材料提供了有利条件。庄窠以平房居多,极少数是平楼结合的。平顶屋面,上敷草泥,用小磙碾压光,屋顶坡度平缓,下雨时屋顶黄土不致被雨水冲走,下雪时便于上房扫雪,以免屋顶漏水。平缓的屋顶又是庭院的补充,屋顶可以晒粮食、干菜等。架设木梯上下屋顶。 庄墙用黄土打造,施工简便。黄土取之不尽,庄墙以厚实为宜。庄窠的承重体系不用黄土,而用当地出产的白柏木。木材的使用对提高房屋的坚固性和扩大使用空间都有好处。 庄窠的居室一般三间为一组,堂屋居中,两边是卧室,堂屋内沿庄墙对称布置家具。卧室的火炕顺窗或顺山墙布置,炕上放衣箱、炕柜、炕桌等,火炕和家具占居室面积的一半以上。 庄窠居室的大小和进深与梁架的用材有关,六柱和八柱的开间为基本开间。前廊是房屋与庭院间的过渡,每座庄窠都尽量设廊,廊檐部位也是庄窠重点装饰的部位。整座庄窠的外观是质朴的,大门偏于一侧,门楼的样式很多,每座庄窠都尽量装饰大门。廊檐雕饰最为丰富,窗格式样也很多,木雕是庄窠装饰的主要手段。主房一般在北面一字排开三间,宽敞向阳,由长辈居住;厢房一般为东房,由晚辈居住。西面向阳的地方,常搭有棚圈,为喂养牲口之用。大门和厕所各占一个角,厕所较大,同时养猪、鸡等。院中空地再尽量种些蔬菜,供平时食用。 在正房大头儿靠大墙的一角,造宽约1.3米、长约1.6米的小套房一间,谓之“房堂子”。其作用一为盛放杂物,一为支撑后梁;亦有于此供奉神佛者。 屋内有火炕,用土坯、炕圈、石板、草泥等砌抹而成。炕面上泥有一层混有毛发、草屑,经过揉和捶打的胶泥,涂上“鼻邋遢”(一种草本植物)茎叶的黏液,再用破瓷片抹光,则炕面光滑如镜,亦不沾土,谓之“打泥炕”。以麦草、油衣子(油菜籽外壳)为燃料,进料口亦即出灰口,开在屋外的墙上,名曰“炕洞口”,洞门一般都较大。这种炕不分冬夏,均烧得很热,可解疲乏,治疗腰腿痛。 民间很重视修好灶台。筑锅台、烟囱,要请技艺高超的泥水匠担任,主人如果能待以茶饭,并付以较丰报酬,就可建造一个火旺而又省柴的锅灶。 庄窠是农业区藏族的主要住宅形式。一般占地1亩左右,墙底宽约1米,高三四米不等。大门多为砖砌,房子一般为土木结构。庄窠内除了人的居室外,还有畜棚、仓库等,并建有小花坛。三间合为一堂,中间置碗橱并有锅灶,左右两间住人,其中一头锅灶连炕,具有生火做饭兼热炕暖屋的特点。此外还另有客房。客厅一般都在庄窠的东北角,一进房门首先看到的是两个依北墙而立的大碗柜,上摆很多龙碗。两大碗柜中间是佛龛,供奉着宗喀巴、宗教领袖的像。客厅之南以矮墙相隔,内侧是灶塘,外侧连着大炕。炕西头有既是窗又是门的推窗。庄窠院中还有一个煨桑炉,供煨桑之用。院中或门房上立一嘛呢杆。农业区藏族的庄窠建造受汉民族的影响,其建造形式及布局安排几与汉族相同,故在此不再细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