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庐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庐山

分类:【文化精萃】

又称匡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屹立长江南岸,鄱阳湖畔。呈北东走向,主体由花岗岩组成的断块山。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势雄伟,风景秀丽。盛夏,山下沿江俗地溽署苦人,山上气候凉爽宜人,为长江中下游的“凉岛”,著名避署胜地。庐山之雾弥漫,千姿百态,变幻无穷,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飞瀑、流泉、岩、峭壁、洞穴、劲松和古刹相映生辉,历代名流、雅士慕名而至,留下诗、词、绘画。辟有庐山植物园,是我国南北植物荟萃基地之一。建国后,经多次修葺,辟环山公路,建疗养院、休养所、文化宫等,为休养、游览佳地。著名胜迹有:仙人洞、白鹿洞、龙首崖、双瀑、黄龙潭、乌龙潭、三叠泉、含鄱口等。

山名。亦称南障山、匡山、庐阜、匡庐山。在江西九江市南,北倚长江,东南傍鄱阳湖。相传周时有匡姓兄弟结庐隐居于此,故名。一说以庐江而得名。方圆500里内90余峰,以汉阳峰为最高。有仙人洞、三叠泉、五老峰等胜迹。东林寺建于东晋太元九年(384),名僧惠远主持,成为东方佛教净土宗发源地。西林寺建于东晋太元二年(377),唐宋时香火鼎盛。此处悬崖银瀑,奇石兀立,宋代苏轼有千古绝唱《题西林壁》。元代毁于兵火,现存千佛塔。自古即为游览胜地。

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长江之滨,层峦迭嶂,峡深谷幽,巍峨挺拔,气势雄伟。庐山不仅是闻名的风景名山,也是一座佛教名山。早在东晋、南朝时期,庐山的佛教就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著名的寺院,如归宗寺、西林寺、东林寺、天地寺、龙泉寺、化成寺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许多著名高僧,如慧永、慧远、竺道生等,都来庐山传布佛法。许多西方僧人如达摩多罗、佛陀耶舍、僧加提婆等,都先后来过庐山。唐宋时期的庐山佛教,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大小寺院达数百所,是庐山佛教最繁盛的时期。其中西林、东林、大林称为“三大名寺”,归宗、栖贤、开先、圆通称为“四大从林”,是庐山诸寺中,最为佼佼者。此外还有大量的寺院,遍布山南山北,山上山下。历史上佛寺最多时,曾达五百多年,至清代初年,知道具体名字的佛寺,犹有二百所。“庐山到处是浮图”,名刹依附名山,而逐步繁盛,名山也由于拥有名刹,而令人神往。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庐山因而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宗教胜地。

著名风景胜地之一。又名匡山,或匡庐。在江西九江市南。飞峙长江边,紧靠鄱阳湖。相传周代曾有匡氏兄弟七人在此结庐隐居,故名。有汉阳、香炉、五老等峰并立,以汉阳峰为最高,海拔1474米。庐山自然风光优美,山上峰峦巍峨秀丽,满山锦绣盛装;山岭延绵兀立,峰危耸天,森林古树成荫,溪涧湖潭,流泉飞瀑,可谓“匡庐瀑布甲天下”。云雾缥缈,瞬息万变,千古咏为奇绝,故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秦汉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和僧道栖息修炼之所。东汉时,已是中国佛教中心之一,净土宗祖庭即今存东林寺;南北朝,是南天师道发源地,道场就在今简寂观。历代文人、墨客、学者如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范仲淹、苏轼、朱熹、文天祥、徐霞客以及众多高僧名道,无不慕名前来游览、讲学、传法、修炼,并留下大量诗文和遗迹。名胜古迹遍布山间,著名的有白鹿洞,仙人洞,三迭泉,含鄱口,龙首崖,牯牛岑,东林寺等。新中国成立后,整修扩建风景点和兴建疗养院,已成为国内外最有名的旅游和疗养胜地。庐山林木葱笼,气候宜人,新辟为庐山植物园,为我国南北植物驯化基地之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