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庙会祭祀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庙会祭祀

分类:【中国民俗】

旧时,进行祭神、游神活动的古会,还要架设“神棚”,许多地方还配以各种彩棚、彩门,以增加会日之神秘、欢快气氛。所搭戏台要面对神棚,戏台多者,也要呈弧形面向神棚而设。神棚内设置神主牌位和大会执事(豫东人称“老管主”?座位。

20世纪50年代以前,河南民间最热闹的拜神活动常见之于城隍庙会、火神庙会、奶奶庙会、龙王庙会、土地庙会以及处于名山名水之地的朝山拜顶、奉献香火的“香火会”。如嵩山的中岳庙会等。拜神者到庙堂神棚烧香磕头,或祈祝早生贵子,或寻求子女孝顺,或巴望生活安定、风调雨顺。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社会生活中的得意者,更多的则是社会生活中的失意者和艰难者。他们或单身,或携儿带女,或成群结伴而行。西峡县一带,凡结伙进庙烧香者,称作“班香”。逢会日,拜神者携带各种各样的供品,以奉祀庙神,俗称“献供”。三门峡地区民间十分讲究献供,除选用全羊、全猪为供外,还用面食制作各种花鸟山林之模型和吊挂各种纸灯纸花。在洛阳、南阳等地,一些人为表拜神之诚,赶会时,远离庙棚,便用钢针插于双臂或双腮之上,双手合掌,一步三叩首,直至庙神前跪下,俗称“上针”、“过针”或“上锥”。上针者向神像烧香献供后,由殿前道长或和尚将针去掉,针眼敷以香灰。此时上针者方认为“大罪已赦,功果圆满”。在陕县等地,久不生育者在奶奶庙会时,到奶奶像前,抓取一枚僧道预先用酒酿制好的大枣吃下,并口念“今日吃下大枣,明年生个胖小儿”之祝辞,以求怀孕生子。淮阳太昊陵会之求子还愿者则更多,他们到太昊陵求取泥娃娃,并用红线相系,返回家时,心中默默念着:“孩子跟我来吧,回家去!”一些赶会拜神“求福”者,在神像前烧香祈祷后,多到神像下,摸取“金钱”,摸到者便为“有福”,所摸“金钱”乃庙中道士或和尚用纸所制,实为自欺欺人罢了。庙会日除拜神者进庙拜神外,许多地方还有“行像”之举,即将庙内神像,置于活动“神龛”中,抬出庙外大会场上进行游会。行像前,先向神像叩拜,进行“请神礼”。为城隍行像,称作“城隍出巡”,为龙王行像,称为“游龙王”等等。昔日庙会拜神、游神活动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反映了社会的落后及人民的艰苦。50年代后,各种神棚、彩棚已为文化、教育部门组织的宣传鼓动棚取而代之。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及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庙会上的拜神活动渐趋衰微。80年代庙会复兴后,一些烧香拜佛、祈神保佑者又日渐增多。

庙会祭祀是旧时民间常见的一种祭祀方式,许多人通过祭祀庙神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祈求、愿望。过去,河南民间庙会祭祀颇多,几乎所有的庙会都有各种祭祀活动,比较著名的有:淮阳太昊伏羲陵庙会祭祀、西华县女娲城庙会祭祀、浚县浮丘山、大亻丕山庙会祭祀、鹿邑县太清宫庙会祭祀、商丘火神台庙会祭祀、登封中岳(嵩山)庙庙会祭祀等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