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康熙干预天主教士的礼仪之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康熙干预天主教士的礼仪之争

分类:【传统文化】

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展开了关于中国礼仪问题的论争,耶稣会士多认为应对中国传统礼俗采取宽容态度,多明我会士等认为应严格遵守天主教原则,不允许教徒崇拜天帝、祭祀孔子和供奉祖先。传教士将礼仪争端诉诸罗马教廷,教廷于顺治二年 (1645) 发表禁令,禁止在华传教士及入教华人奉行中国礼仪。康熙即位后,耶稣会士仍在与对立派别就此问题上进行争论,并引起了欧洲传教士的争辩。正当两派激烈论争之时,在华耶稣会士张诚、刘英、汤若望向康熙帝询问 “祭祖与祀孔是否含有宗教性质”,康熙三十八年 (1699) 正式发布上谕,说中国的祭祖祀孔是一种崇敬礼节,是纪念祖先过去的善行,并不具有宗教性质。康熙对传教士礼仪之争的回答,成了耶稣会士顺从中国礼仪的依据,但反对者则认为,有关教会之事,不去请示罗马教廷,而是请教中国皇帝,是违反教制行为。并上书罗马教廷,企图挑起教皇对耶稣会士的反感。康熙四十三年(1704),罗马教廷制定禁约,并委派多罗主教携至中国,严禁入教者祭孔及按中国习俗举行丧葬和崇拜祖先。多罗到北京后,因其思想与康熙格格不入,很快被清廷驱出京师。以后,康熙帝连续多次发出谕令,除保护为清朝作出贡献和领有清廷颁发在华传教印票者外,凡不服从中国礼仪之人,一律驱逐出境。对于热衷于科学、恪守天朝法度者,仍可在华居住。后由于罗马教廷再三下达严禁天主教徒沾染中国礼仪的禁约,加上清地方官反复上奏禁教,康熙晚年采取了断然的禁教措施。康熙五十九年,他在罗马教廷禁约公文上批道: “此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康熙帝对天主教士礼仪之争的干预和禁教,直接奠定了雍正至嘉庆年间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播政策的基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