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廷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廷杖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皇帝在朝廷上对违抗命令的大臣直接施行杖责,称“廷杖”,为一种皇帝随意实行法外处罚的制度。汉明帝、隋文帝、唐玄宗等均有廷杖臣下之事。明代尤甚并形成制度。明代廷杖由司礼监监刑,厂卫施行。太祖时,永嘉侯朱亮祖父子、工部尚书夏祥均死于杖下;正德十四年(1519年),武宗下令廷杖上书谏阻南巡的黄巩、舒芬等160余人,死15人;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因群臣谏争大礼事件,丰熙、马理等134人被廷杖,死16人。廷杖乃对官吏之酷刑。 封建社会的一种法外肉刑。对于冒犯皇权皇威的大臣,皇帝敕令在廷殿上当众施以责杖。这种刑罚早在汉朝就已经出现,但明朝的廷杖却是“不衷古制”的,无论功臣大将,包括上朝的言官,不如皇帝之意,动辄杖笞,并由宦官监行,锦衣卫行杖,轻的杖毕血肉模糊,重的立即杖死,这在封建社会是空前的。从明太祖开始,这种残忍的五刑之外的刑罚,实际上已成为常刑。在极端专制统治之下,皇帝可以随时大发淫威,滥施廷杖,造成朝官大臣人人自危的恐怖局面。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