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建房讲究门与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建房讲究门与窗

分类:【风俗文化】

民间建房很讲究门窗。俗谓门窗是一门一户的口眼。“牛不牛,看门楼”。阔气的人家要修门面,以夸财势,平民百姓也要有个简单大方的门墙,穷困人家也有个“柴扉”,以示一户一家的庄严存在。

首先是房门的开设,忌讳一房多门,又忌同一方向开前后门。前后门通开认为是“穿心门”,“鬼推磨”,不吉利,“五正三厢”式,正房尤忌开双门。一般是东西对面屋,正面相对可中间开一门,东西两头各开一门。房门对大门不可成直线,造成“大口对小口”的形式,中间要有花墙、影壁隔开。凡门两扇,切忌尺寸稍有出入,如两扇门在制作上稍有一大一小之嫌,则以为“左大妻不祥,右大守空房,”,按男左女右,男尊女卑的思想,夫妻相克,必有一伤。

门与窗的高度也有比例,门略高于窗,或门窗等高皆可。“门为眉,窗为眼”,眉高眼低,谓之正理;反之则认为“逆向而动”,主人将不知眉眼高低,诸事不成,百意不顺。

因为“门户”是男子成家立业的标志,很讲究气派。特别在传统封建宗法观念的支配下,中国建房很习惯于独门独院,割据一方。认为“不顶门立户,难以顶天立地,出人头地。”所以建房者总是根据个人经济力量,配置适合于正房厢房的层次,修院墙,建门楼。过去官宦人家及富家子弟,住六合院、四合院、三进门或二进门,多设黑漆大门,下有宽门限,上有高门楼,门前还有两个石狮子守门,对门有影壁。黑漆门上有铜环,两侧贴红纸对联,大书什么“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类,有功名或官职的人家还要写上什么“进士及第”“王侯府第”的题额,以显荣耀。一般人家,只有主屋和简陋的陪房,整个小院,以土坯围砌或树栅为栏,也总要设两扇未漆的“白门”,即使这种平民百姓的“平截院”或“不成院”的院门上面,也都有人字架覆以瓦片。有名堂的门楼建筑有碑亭式、僧帽式、牌楼式、过道式、脊架式、立柱式等等。只有个别穷困人家以栅栏为墙,设独扇柴门。旧时总以有“门户”、“院落”才成人家。乡下地主庄园还要设备炮楼与粮仓,院落更要具有防卫作用。无大门、街门式大楼是近代城市建筑的特征。

窗是屋之眼,又是家宅门面,多为家主重视。所谓“看房看正房,正房先看窗。”京郊农村盖房亦讲究外观华丽,窗大格多,摹仿园林亭阁窗户规格,求花式,讲敞亮。一般皆效京城民房,上窗有花棂,下窗为整幅玻璃。过去东北及河北一般民房的窗棂(竖棂)都是三、六、九根,大窗九根,中形的六根,小窗三根,几乎没有例外,盖取“三六九”吉数。据说这是明代军师“掐算”之后制定的,以取吉利。东北满式老房,上扇窗子亦皆九根窗棂,上横一棂,下横三棂,起固定作用,亦取三六九之数。可见此吉数,为北方设窗所普遍采用。东北因冬日飞雪,怕雪积窗棂上,荫湿窗纸,故有“窗户纸糊在外”之一怪,河北一带,因气温较暖,多糊在窗棂之内,北京上窗则更用细线绳拦阻在内,窗纸只糊上面,开左、右、下三面,可以灵活舒卷。下窗多镶整块玻璃,更显得窗明几净,采光充足。讲究人家更有纱窗、风窗,供夏日、风雨天配合使用。极为方便考究。

但京中旧习建房多不设后窗。既可防“歹人跳后窗”,又可避后院厕所气味,更可避“墙(窗)外有耳”。而讲究修院墙,认为“房是衣装墙是鞋,没有好鞋穷半截”,务求“墙拢气,门纳祥”。建房也要配套成龙才能十全十美。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