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分类:【文化精萃】 编年体史书。原名《高宗系年要录》。南宋李心传著。二百卷。成书约为宁宗嘉泰二年(1202)。专记南宋高宗一朝史迹。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相续。取材以国史、日历、会要为主,对稗官野史、家乘志状、案牍奏报等私家著述也有所采辑。考证史实,条理精密。凡事有异同之处,都有附注。是对南宋初年历史记载最为详细的书。元代修《宋史》未见此书,故其史料价值极高,今本辑自《永乐大典》。有光绪间广雅书局本、《国学基本丛书》本,1956年中华书局重印本。 书名,旧称《高宗系年录》。南宋李心传撰。200卷。起建炎元年(1127),迄绍兴三十二年(1162),记高宗一朝36年史事,与李焘(tāo涛)《续资治通鉴长编》相续。为编年体史书。以国史,日历为主,参考稗官野史、家乘志状、案牍奏报、百司题名等,所引材料丰富,处理审慎,史料价值极高,为研究南宋历史重要凭藉之一。理宗宝钓初年刻于扬州,元代已少流传。今本自《永乐大典》中辑出。 书名。南宋李心传撰。李心传(1166―1243),字微之。井研(今四川井研县)人。是书200卷,叙南宋高宗建炎元年 (1127)至绍兴三十二年 (1162) 共36年的历史。其体例仿《资治通鉴》,按时间顺序编排。记事与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相接。其中考秦桧北去南归事,排列多种史料,去伪求真,态度严肃不苟。又对张?,直书其父张浚在淮西、富平的战败,大肆搜刮民财和枉杀抗金名将曲端诸事,并未因张浚与己为同乡或张?当时在学术界很有势力就有所讳笔,表现了史家应有的胆识,保存了真实的史料。是书以200卷篇幅为一朝专史,所以对朝中诸事记载颇详。为研究南宋高宗和其时的政治、经济、行政、军事、外交以及宫廷各方面的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又是书取材国史、档案、日历、案牍、奏议及稗官野史、家乘、志状、文集、碑帖、志诔等多种官私诸书,对一些互有出入的史料,均收于附录,并一一标明出处,以互参差异之点,加以辨证。元人修《宋史》时,尚未见此书,故 《宋史》 中的一些遗漏和谬误,当可对照是书补充校正。不过,是书所载金国人名、官名、地名、音译多有舛错,清人于此曾详加考订。是书原有宋理宗宝钓初年扬州初刻本,早已失传。今本辑自 《永乐大典》。1956年中华书局用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 本重排此书版式,分为四册出版,并于1988年再版。另外,李心传还著有《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与是书互为表里,可资参阅。 原名《高宗系年要录》、《高宗系年录》,或作《系年要纪》、《高宗要录》。《四库全书》以《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自跋与《玉海》所载相合,遂定为今名,为后人沿用。编年体史书。南宋李心传撰。200卷。是书仿《资治通鉴》之例,编年系月,述高宗朝36年史事。起建炎元年(1127)迄绍兴三十二年(1162),上限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相接。取材以国史、日历为主,广采稗官野史、家乘志状、案牍奏议、百司题名及其他私家著作。事有异同者,皆为附注,参以辨证,并注明材料来源及去取依据。对曲端枉死、岳飞遭忌等事,无不据实直书。作者以南宋人记南宋事,材料丰富,编纂得法,考订精审,使高宗一朝之事绳贯珠联,条理缜密,为有关南宋初年历史最详之书,史料价值甚高,故与李焘之书同为世人所重。是书宁宗时被旨取进,理宗宝钓初刻于扬州,原本久佚。今本系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重定卷次,厘为200卷。每卷之后附有考证。有《广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排印本,阅读较便,1956年中华书局据以重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