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建筑意之文化内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建筑意之文化内蕴

分类:【传统文化】

这里,所谓“建筑意”,主要是从文化审美角度加以规范的。

第一,包含建筑文化的“诗意”与“画意”,又远远不限于“诗意”与“画意”,它是一种包括哲学沉思、科学物理、伦理规范与美学追求等精神因素在内的文化意蕴。人们一般认为,建筑文化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艺术化了的技术,又是以技术为基础的艺术,这种看法并不算错。但是,仅仅从技术与艺术角度去看建筑是不够的,作为技术,建筑首先与艺术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却远远超出“诗”、“画”的范围。科学技术与材料因素是建筑文化的基本成分,没有它们,所谓哲理、诗意、伦理与美都无所依附。然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与材料因素,又不一定具有深邃的“建筑意”。这一点,正如某座建筑虽有一定的“诗画”性格,但因这种性格首先有损于其应有的实用性功能而显得其文化美学性格不够健全一样。“建筑意” 的充分具备不仅仅取决于科学技术与艺术两大因素,建筑文化意蕴还来自哲学、科学、伦理学、美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多种文化的综合。

第二,从客体角度看,这种 “建筑意” 是 “天然材料”经过“大匠”的“聪明建造”所蕴涵于建筑文化的一种精神现象。并非所有建筑物都具有同样的“建筑意”,只有经过大匠手艺的建造,将一系列文化信息与素质蕴涵于一系列建筑 “语汇”之中的建筑才具有葱郁的 “建筑意”,如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通体洁白,象征着佛禅之一尘不染。(图一)此即梁、林两先生所谓的“蕴含生气”也。

图一 云南大理崇圣寺塔 (大理三塔)

第三,从主体角度看,这种“建筑意”能在审美主体心灵上 “引起特异的感觉”,这种 “感觉”便是精神的“愉快”以及主要由 “凭吊”遗构、目接“兴衰”所激起的文化“感慨”,换言之,“建筑意”能给人以精神性的熏陶与濡染,此之谓“性灵的融会,神志的感触”。苏州园林之水、草、树与建筑的和谐意境即如此。(图二)

第四,有些中国建筑文化的“建筑意”,可由于“时间”的“变迁”、“受时间的洗礼”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历史的转换。一座城市、宫殿、陵墓建造之初,其“建筑意”可能表现王权的尊威与煊赫,而数千年之后成了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古迹名胜,原初的“建筑意”相对削弱了,被历史“磨损”了,相对地则产生了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从而激起民族自豪感等文化意义。这种自豪感在这些建筑物建造之初,是不存在的,现在由于时间的流逝而渐增。所以“建筑意”是一种历史之动态的心理文化。中国万里长城的建造之初,其“意”主要在防御异族的军事骚扰,现在则成了中华民族雄浑形象与灿烂的古代文明的象征。这种“建筑意”,原先蕴含于长城这种建筑文化中,只是尚未成熟,历史的变迁使它发育成熟,并且越来越富于活跃。这是 “建筑意” 的动态性。

图二 “建筑意”: 苏州园林之水面、草树与建筑的和谐意境

第五,这里所谓“建筑意”,比如“大匠之手艺,年代之磋磨”,使“石头”“蕴含生气”,说在“巍峨的古城楼”,“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似有“温雅的儿女佳话”或“流血成渠的杀戮”等。实际上指的都是中国建筑文化的象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