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建筑技术日益提高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建筑技术日益提高

分类:【地域文化】

为适应以农耕文化为背景的定居生活的需要,原始的建筑业在新石器时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起来。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发现了大量的建筑遗迹,有壕堑、围墙一类的防卫设施,中小型住房,公共性质的大房子,贮藏窖穴,牲畜圈栏,以及特殊的祭祀性建筑等。其中最常见的是人类居住的房屋。

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力还比较低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在营建村落邑宅前每每慎重勘察地形,选择土质肥沃、水源丰富、阳光充足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周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迹,与地之宜。”这一传说反映了原始先民对勘察地形的重视。新石器时代居民点的分布很有规律,一般都背坡面水,位于河旁台地或河流交汇之处。这主要是为了接近水源,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需要,同时也便于捕捞鱼虾。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大都在现代居民点的附近,有的被叠压在现代村落或城镇的下面。这种并非偶然的现象说明,当时居民点的选址是非常科学合理的,其居址为后代所因袭,相沿至今。

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布局有一定的规律。仰韶文化居民点的建设已有明确的区划,一般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3部分。居住区的周围有壕沟环绕,这种防御性的设施类似于后世的城池,兼起排水防涝的作用。居住区内的布局一般是这样的:房屋建筑群以广场为中心环形分布,大房子面向中心广场或位于成组小型住房的中央。龙山文化的村落布局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陶窑多分布在住房附近,不像过去那样有明确的分区;居住区内的中心广场已不复存在,房屋建筑群的分布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些变化表明龙山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受自然环境、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社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制约,新石器时代各地的住房形式不尽一致,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黄河流域的住房主要有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几种类型。生活在黄土地带的居民,经常采用穴居的形式,于黄土断崖处掏挖横穴,栖身其中。山西石楼一带有许多这类遗存,是目前所发现最古老的横穴居址。这种窑洞式住房牢固安全,有良好的遮荫蔽雨和防寒避暑的功能,至今仍是当地居民常用的住房形式,可谓源远流长。半穴居和地面建筑是北方地区最普遍的住房形式,结构比较复杂,集中代表了当时的房屋建筑水平。

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新石器时代的居民积累了丰富的营造经验,建筑技术日益提高。其主要成就有:整个建筑由地下转到地面营造;房屋由单间发展到套间和连间;用土坯和板筑构造墙体;使用柱础稳固建筑物的基础;发明了石灰这一重要的建筑材料,居住面和墙面用石灰涂抹,使之光洁并起防潮作用;用彩绘装饰墙壁,美化居室;等等。这些成就奠定了中国古典建筑体系的基础,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