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建筑装饰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建筑装饰类分类:【中国民俗】 建筑装饰类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寺庙建筑、石塔建筑、桥梁建筑、牌坊建筑、居室建筑和墓葬建筑等。在这些建筑物中,往往有许多造型生动、雕刻精美的石雕作品。明清近现代,以福建著名的石雕之乡惠安县许多技艺高超的石雕工匠为主,为福建、广东、台湾乃至日本和东南亚等地的许多寺庙雕刻了数量众多的石雕龙柱、石经幢、石神龛等有关石雕作品。特别是惠安工匠雕刻的青石雕龙柱,采用浮雕、透雕、剔雕等雕刻技艺,使高达数米的巨型石柱宛如一条条巨龙盘旋其上,龙首龙目、龙身龙爪无不雕刻得活龙活现,栩栩如生。晋江安海龙山寺正殿的一对清代石雕龙柱,雕工精细,造型优美。龙爪握珠,敲之左若钟声,右若渔鼓,铿然有声,显示了石雕工匠高超精湛的雕刻技艺。泉州天后宫的一对石雕龙柱也十分精美。清施鸿保《闽杂记》卷3为此赞道:“泉州天后宫殿前两石柱,皆雕盘龙,形势飞舞,望之如飞。”闽台等地许多著名寺庙的石雕龙柱大都出自惠安工匠之手,这些雕刻难度很大的优秀作品使惠安石雕工匠的非凡技艺名闻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闽南各地尤其是惠安等地成立了许多石雕工艺厂,采用手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大量生产各种石雕产品。除了石雕神像、佛像、石狮、龙柱等传统作品外,还雕刻了许多精美的石经幢、神龛以及如一休和尚等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像,输往日本等地。不但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利润,同时也使福建石雕这一著名的民间工艺走向世界,声名远播。 惠安石雕工匠在雕刻龙柱 宋元以来,遍布于福建各地的石塔、桥梁和牌坊等石雕石构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除石塔外,著名的宋代泉州洛阳桥、元代福州万寿桥、明代福清黄阁重纶牌坊、仙游东门牌坊、建阳考亭书院牌坊等石雕石构建筑,都有许多精美的石雕艺术构件,一些石牌坊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石雕艺术品。福州万寿桥石栏杆上百余只神态各异的石狮子,显示了当时工匠的精湛技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清市明代黄阁重纶石牌坊,其上以浮雕、透雕、剔雕等精湛的雕刻技术雕刻了百余尊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是福建乃至国内不可多得的石雕精品。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的建阳考亭书院石牌坊,为三间四柱五牌楼结构,其上浮雕有各种精美的人物、雄狮、长龙、仙鹤等图案。这些石雕艺术珍品由于它们重大的历史艺术价值,因此都被定为国家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福清黄阁重纶石牌坊 在福建各地的民居和墓葬等建筑物中,往往也有许多精美的石雕。如泉州杨阿苗故宅照墙上的圆形石雕花窗、花边等,雕刻的许多人物个个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从服饰上可以看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从面部表情上可以分辨出人物的年龄、性格以及喜怒哀乐等形态,可谓是清代闽南石雕艺术的杰作。唐宋以来直至近现代,福建各地民间的镇煞石狮以及达官贵人墓葬附属物的石翁仲、石马、石羊等石雕几乎处处可见,不胜枚举。这些石雕有其各自的时代雕刻风格,如各地墓葬的石翁仲和石兽,宋代的翁仲大多比较高大而表情呆板;明清以后的石虎、石羊等石兽的造型则显得温驯而肥硕,等等。至于石狮,无论是城乡街境、渡头道口,还是远山墓地,都可以发现它们或蹲或踞的身影。这些石狮在宋元时期大多雕刻得威武雄壮,目光炯炯有神。明清近现代则逐渐变得温驯可亲,没有往昔的凛凛威严。至于闽南泉州和金门等地的风狮,则有立有踞,形态各异。现代福建各地的石狮雕刻仍以闽南惠安等地工匠的作品为佳,这些狮子依然到处可见,一般有装饰点缀或镇煞作用。许多地方的宾馆、商厦乃至办公大楼的门前,往往都摆着两只憨态可掬的石雕大狮子。如福州西湖宾馆大门前的一对石雕巨狮,双狮戏球,神态自如。这对石狮雕刻得十分精美,其和蔼可掬的面目、庞大的身躯和肥硕的臀部,往往招引路人驻足观望或走近身边“拍拍狮屁”。前些年从原晋江县划分出去的石狮市,其市标就是一只威武雄壮的石雕巨狮,它从某种意义上象征着现代闽南人“爱拚才会赢”的拼搏和创业精神。 福州西湖宾馆门前的石狮 从雕刻技艺上看,福建石雕大致有圆雕、透雕、浮雕、沉雕和影雕等种类。厦门集美陈嘉庚陵园鳌园的各种建筑雕刻,分别采用了浮雕、透雕等雕刻技法,各种雕刻作品精美异常,是现代福建石雕建筑的佳作。近几百年来,各地石雕名匠辈出,通过他们的精雕巧琢和辛勤劳动,使福建石雕这一古老而又精美的民间传统工艺世代相传,闻名于海内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