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开元寺塔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开元寺塔分类:【传统文化】 在今河北省定县城内东侧。原属开元寺,现寺毁塔存。始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至和二年(1055)竣工。藏寺僧会能自西天竺所得佛经、舍利子。后因其地与契丹接壤,登塔可掺望敌阵,故又用于军事,人称掺敌塔(或料敌塔)。塔以10余种青砖砌于高台上,8角11层,高84米,为我国现存最高古砖塔。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建筑。位于河北定县南门内,原属开元寺,今寺已毁,仅存此塔。因其地处与辽境相临之军事重镇,被用于掺望敌情,故又称掺敌塔或料敌塔。北宋时,寺僧会能天竺求经,得舍利子归,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诏建寺塔,以为供奉,至和二年(1055)竣工。塔筑于高台之上,砖结构,平面呈八角形,十一层,高84米。各层东、南、西、北皆设门。其余各面开窗,但多为假窗;内部以发券、叠涩等做成楼梯、走道和塔心室,此为后世砖塔普遍砌法;塔顶有覆钵、铁承露盘及铜塔刹;塔第一层较高,上有腰檐平座,以上数层则仅设腰檐而无平座,因每层高与直径比例搭配恰当,故外观线条流畅、挺秀。塔第二、三层游廊顶部天花由雕花砖砌成,并以彩色相饰,极为精美。塔中心八角形柱体内设砖阶可达各层,以供掺望。塔内两壁有龛,龛内原有壁画、塑像;各层回廊上历代碑刻和名人题咏甚多。此塔为国内现存最高的古砖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正定县城内。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唐乾宁五年(898年)重修,寺已倾覆,仅余砖塔。塔以寺名,俗称砖塔,虽历经修葺仍保留唐代风貌。平面为正方形,共分9级,高48米。底层有圆洞门,以上8层皆有小窗。在塔东侧有一钟楼,砖木结构,青瓦盖顶,面宽4楹,进深3间,上下两层,高14米,面积135平方米,为楼阁式建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