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开发江南的孙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开发江南的孙权分类:【传统文化】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政权的建立者。229―252年在位。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年,秉承兄孙策的基业,据有江东六郡。此后,他广揽人才,聘请名士,注意安抚百姓,稳定了东吴局势。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兵南下,势在统一江南。孙权在谋士鲁肃、周瑜等协助下,力排群臣异议,拔剑断几,以明誓死迎敌的决心。和刘备组成联军,大败曹操。赤壁战后,重点向南发展势力,夺取岭南七郡。222年称吴王。继在吴蜀争夺荆州的夷陵之战中,打败刘备,完全巩固了三足鼎立格局。黄龙元年(229),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国号吴,旋即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当政期间主要措施与政绩有:重视发展生产,在长江下游大规模屯田,并设典农校尉等农官进行管理,兴修水利,凿渠引水灌溉农田,增加了江东的耕灌地面积;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使山民越出山,移居平原,和汉人杂居融合;大力发展造船业,扩大海上贸易,与辽东半岛和海南岛等地保持往来。黄龙二年(230),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浮海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的记录,进一步密切了台湾人民和内地人民之间的联系。死后,追尊为吴大帝。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