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开吊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开吊

分类:【中国民俗】

吊孝,亦称“参灵”,枣庄地方称“哭人”。从老人咽气“倒头”一直到出殡之前都可。曲阜、邹城一带,丧主亲友闻讯即赶赴奔丧吊孝,称“哭倒头”或“烧倒头纸”、“吊纸”等,此有遗体告别的含义。

吊孝一般是从大殓之后开始。亲族邻里往往结伴前来吊孝,平辈鞠躬,晚辈跪拜四叩首。唯师生之参灵礼为最重,曲阜地方为前七后八中九拜共二十四叩首。临朐地方拜祭礼多种,常用有“平地一声雷”、“懒四叩”、“五雁朝天”、“七星落地”、“八仙请寿”、“十二元臣”、“大拜二十四拜”等。尔后,是痛哭一番,死者亲属要在一旁陪哭。最后要屈右膝跪拜亲友,谓之“谢孝”。邹城一带若吊孝是男人,孝子们陪哭;若是妇女吊孝,女眷陪哭。执事(亦称“司仪”)喊“谢客”,方停止哭嚎。亲戚都于白天吊孝,村邻多于晚上吊唁。吊孝的亲友留下不走,叫做“帮忙”、“助忙”,帮助处理治丧事宜。丧家则以酒菜招待,谓之“吃丧”。吊孝之仪最为隆重的是死者的近亲,特别是姻亲的吊唁,他们携带菜肴、糕点、果品和挽联、哀幛等祭礼而来,有的则出钱包祭,由丧家代为料理。现在,多为送花圈,送赙金。菜肴有三牲祭、五牲祭和八八式、十二八式,物品真假参半,甚至有全用豆腐渣、面或糖塑造的。幛子祭,也称“挂幛子”。幛子,亦称“哀幛”,用黑布、白布或月白布制作,长二米,宽一米,中间贴上黄纸或白纸的挽词。吊孝仪式,一般由司仪主持,在灵棚举行,吊者头扎一条白布,在司仪的唱名声中趋步向前,献上哀幛,摆上供品,然后上香、奠酒、磕头、趴地上痛哭。陪灵人陪同磕头痛哭,乐队奏哀曲伴其始终。

出殡日以前的吊孝者,一般丧家不招待吃饭。济宁地方丧家有招待吃饭的做法,按吊丧的先后顺序安排就餐。丧事的席面,俗称“喝豆腐汤”,此菜用粉条、白菜、豆腐烧制。相传是清道光间济宁知州徐宗干为改丧事奢侈之风而倡导的,后贫家沿以为俗。梁山、邹城等地方治丧期间的三四天里,有“一家发丧,全村盖锅”之俗,谁家办丧事,除亲友外,庄上乡亲近邻都到场帮忙,也都在丧家吃饭。梁山一带称之为“流水席”。此俗现已少见,一般只在出殡日宴请亲友乡邻。

在绍兴,先期择日将哀启随讣闻印送亲友,至期领帖受唁开吊。有“头七”内开吊,也有筹备不及延至“五七”举行的。是日,吊客登门祭吊,吊礼有钱币、挽联、挽幛以及花圈等。孝堂全用白色灯彩。吊客临门,孝眷在孝帘内举哀,吊客到灵前上香叩拜,孝子匍匐案侧草荐之上叩头答礼谢吊。随后吊客对丧家劝慰一番。丧家对吊客回赠手帕,并煮豆腐招待客人,煮罗汉豆分送亲友乡邻,为之消灾祈福,俗称“分老人豆”。除了在家里办丧事外,也有在庙宇做佛事的习惯,请和尚为死者的亡魂超度。在台州,吊丧一般在中堂进行。中堂的桌上放祭品,摆设死者遗像和牌位。吊丧开始,先由嫡子嫡孙行三跪三献礼,由叔伯当司仪。亲朋好友前来吊丧时,丧子及与孝子同辈和下辈的子侄都要在中堂接客。吊客由左边进入,接客立于右边,孝子则跪伏地上,吊客进门以后,先扶起孝子,再对死者遗像行上三拜、下三拜之礼。

一般在题主的第二天开吊。开吊,实为灵柩即将离开家庭前,亲友前来吊唁、与遗体告别,故而大多与出殡同日,大致在五七前后。开吊之前要预发讣告;开吊前夕,还要备了丰盛酒席,请当地亲友来指点丧仪,协办丧事,叫做“请司丧”。开吊仪式排场很大,门口扎了辕门、吹鼓亭,门内有门鼓、门吹,挂着绣有引魂童子的白缎帐幔,幔后放着云板。一有客来,吹鼓亭举哀乐迎客,咚咚咚门鼓三声,二门上鼓手又奏起哀乐,“拆管”(家丁)接帖引客,将客人带到更素厅上换穿素服,到灵堂由掌礼带着致祭。灵堂内满挂挽联,供桌上陈放菜肴果品等。灵前挂白幔,设彩亭,悬挂死者遗像。吊客跪叩致祭时,孝子跪在灵左陪着叩头,孝幔内哭声阵阵。礼毕,孝子手捧丧棒叩头致谢。吊客换回原来的礼服。到了中午要举行“堂祭”,在来吊唁的亲友中推举一两位有名望的人作代表,依次到灵前上祭。吊唁一般都在上午,堂祭后设酒宴招待,饭后就举行出殡仪式。

普通人家的吊唁要简单得多。吊唁亲友走进丧家,要面带戚容,守孝人见有人吊孝,就要号啕大哭,并一面嘴里还要诉说“某某人来看望你了”之类的话,死者当然不会听到,但却成了丧家对前来吊唁者打招呼的一种形式,因为丧家不能对吊唁者说谢谢之类的客气话;反之,吊唁者走进丧家听不到哭声,就认为丧家没有响声,要触霉头。吊唁人走到灵前,向死者行跪拜礼,起立时顺便从拜垫前的盘子里取一小块白布,礼毕,将小白布在自己衣服的纽扣上打个结,称为“百叶结”,如是至亲,磕头时,孝堂里有专人撕一团白布,丢出来,男的一般是一条白带子,女的还有白扎头布等。白布不能迎面传给,将白布传来传去,有丧事传来传去之嫌,因此必须丢在地上,由吊唁者弯腰从地上拾。现在许多地方白布已经演变成了黑纱,但此俗仍十分讲究。

亲友吊唁要在附近店里购备“白子”“黄锭”等物。白子即用粗草纸切成一定形状后叠在一起的纸块,黄锭则为黄色裱信芯纸折成的锭。走到丧家门口,要将白子投入锭缸内焚化,此俗苏州称为“牵相”,白子就叫做“牵相纸”。20世纪50年代后,此俗已少见。过去,谁牵到最后一个相,被认为是一种不吉。至亲吊唁可以不管时间,早晚都可以去;而一般亲友则要在白天吊唁,一定要在太阳落山之前离开丧家,否则将会把晦气带回家中。

给丧家的丧礼,称为“奠仪”,苏南俗称为“出白礼”,一般为挽联、挽幛、纸钱;如送现金,则须声明是给亡人买纸钱烧的。过去一般出礼在五七之前,最好在入殓之时,过了五七再送礼,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事,意为再要死人。如今人死,一般在门板上陈尸三天,此后即行火化,送礼必须在送火化之前,尸体已经出门,就绝不能再出“白礼”给丧家了。

常州近亲吊唁,随带一把篦箕,至灵前,先往自己头上篦一下,当场焚化,意为请亡人把自己的晦气带往阴间去丢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