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开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开罗分类:【文化精萃】 埃及首都,非洲最大城市。西濒尼罗河,地处国家心脏,联接着上、下埃及。人口约700万。世界著名古都,始建于公元642年,13世纪后逐步成为贸易和文化中心。全国主要的铁路、公路均在此交会,城北有沟通苏伊士运河与尼罗河的伊梅利运河,城南又有年运量高达8000万吨的苏伊士湾――地中海输油管经过,是全国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工业产值占全国1/3,规模巨大的赫勒万钢铁厂,堪称埃及重工业的摇篮。市内有清真寺250多所,还有开罗大学和爱资哈尔大学 (公元972年建)。附近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均是著名于世的古迹。 埃及首都。非洲最大的城市。文化名城。坐落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以南约14公里处,跨尼罗河两岸,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人口970万(1984)。其前身是阿拉伯大将阿慕尔?本?阿绥于公元642年建立的福斯塔特城(今开罗南郊)。公元969年,在北非崛起的法特梅王朝征服埃及,在福斯塔特城北建立新都,定名开罗,修建了独具风格的清真寺、宫殿等建筑,开罗逐渐发展为全国政治、文化、宗教和贸易中心。1517年埃及沦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行省,开罗为省会。1798年和1882年,埃及先后遭到法国和英国的入侵,受西方文化影响,开罗增添了许多具有欧洲风格的建筑。1952年7月23日,以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于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定开罗为共和国的首都。现开罗已发展为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全国约三分之一的工业集中在这里。它交通便利,市区地铁一期工程已竣工通车,并有铁路、公路通往全国各大城市。建有国际机场,是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教育、新闻出版业发达,全国三大日报《金字塔报》、《消息报》、《共和国报》均在此出版发行。设有开罗大学、爱资哈尔大学、艾因夏姆斯大学等综合性高等学府,其中艾因夏姆斯大学所属的语言学院设有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中开设的第一个中文系。开罗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富有名胜古迹,最著名的有吉萨大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古埃及第一座都城孟菲斯遗址、建于公元642年的埃及第一座清真寺阿慕尔清真寺、建于970年在伊斯兰世界享有盛誉的爱资哈尔清真寺、公元十二世纪为抵抗十字军入侵而建筑的萨拉丁城堡、建于十四世纪的汗海利勒市场以及建于近现代的埃及博物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开罗高塔等。已故前两任总统纳赛尔和萨达特的墓地都在此。居民90%为穆斯林,信奉伊斯兰教,城内清真寺随处可见。那些造型优美、风格各异、挺拔高耸的清真寺宣礼塔把城市装扮得千姿百态,开罗因而被誉为“千塔之城”。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