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开脸出脱做新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开脸出脱做新娘分类:【风俗文化】 开脸,又叫“开面”、“绞脸”。女儿一生只有一次的开脸仪式,象征着女儿由被昵称为黄花闺女的“毛女儿期”,进入了伉俪匹配的“媳妇儿期”,是女儿一生中的最大转机,也藉此表示已经成熟。开脸由于包含着女性生活道路上两个不同时期的转化机制,具有象征性、标志性和启示性。我们的老前辈们把它列为女儿婚嫁仪式中的一项重要项目。早年间,开脸者大都邀请本族或本村中“有夫、有子、有财、有禄”的,被民间称为“全福人”的女性年长者来担任,所谓“全福人开脸,荣华富贵无限”。近三四十年也由送亲或娶亲奶奶“全福人”承担。按传统仪规和开脸手法,“全福人”对新娘拔净汗毛,绞细柳眉,修齐鬓角,涂抹脂粉,使新娘容貌美化,别开生面,丽质出脱,华光照人。开脸的时间,由于时空的变化,也不尽相同。古时女子开脸,在举行出闺“冠笄”仪式的前三天,也就在女儿出闺之前。青海有一部分地区如乐都、平安等广大山区,开脸时间和古时一样。但大部分地区在婚后进行,或在新婚下午,或在第二天,一般都放在新郎新娘向宾客或磕头拜见,或敬酒贽见之前。开脸之法,用二尺长的红绮线绳,或用捻花的彩丝线,一头握在右手,一头咬在口中,把线绳交叉绕两次,中间呈环状套在左手上,三处合拍协调地用力,借两线交扭之势,一松一紧,一起一落,就能把额前、颔上、鬓角、眉边、环项的汗毛揪尽。开脸的第二步是画眉,常用来画眉的东西,并非以黛饰眉,而是点燃后捻灭的香头,或用烧焦的杏仁尖,画眉为“新月形”。唐朝诗人朱庆余在《近试上张水部》诗中说:“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就是指新娘开脸后画好眉毛的毛情景。韩?《以庭前海棠梨花一枝寄李十九员外》诗曰:“不如寄与星郎去,想得朝回正画眉”,这是指平素画眉而言。青海花儿中唱道:“姑娘的模样儿生全了,眉毛拿香头儿画好了”,这是现代的写实。 开脸时,为新娘开脸者大都要说些预祝新娘生育和齐家的吉祥话,各地称之为《开脸祝词》、《开脸偈子》、《开脸歌》,充满着对新娘新郎的期望和憧憬。乐都县城台乡二十年代初流行的一首《开脸祝词》中说:“绞尽汗毛脸生光,头胎生个状元郎;开面修眉脸如花,二胎生个女佼娃!”大通县城关镇早年有首《绞脸歌》唱道:“喜今日,把脸开,豆蔻年华豆蔻胎,天上麒麟送贵子,瑶池王母降裙钗。福也来,贵也来,五路财神送货财,夫唱妇随幸福多,柴门便是小蓬莱。”三十年代贵德河东地区有首《开脸祝词》中写道:“开脸、开脸,脸比月满;性行贤慧,世上难选;入门齐家,孝悌当先;阃范一方,福泽不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