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开财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开财门分类:【传统文化】 旧时汉族民间岁时习俗。于云南大部多见,与云贵少数民族习俗相近。每年夏历正月初一清晨,提前推选出的童男童女各1人,习称“送财童子”。他们捧着盘子从门外而入。盘中插着红烛一对,盛有韭菜一把、红糖一盒、活鱼二条,象征“红火”、“长久”、“甜美”、“有余”之意。待他们进门时,门内人大喊:“财门财门大大开,金银财宝滚进来”等语,以迎接童子送财而至,祈求吉祥和招财进宝。 仡佬族祭祀仪式。流行于今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仡佬族地区。每年夏历二月初和三月初举行。仪式由道公或本族人主持。届时由主持人在一幅长约二尺、宽一尺的红布上写“ ”、“ ”、“ ”三个字,排成三角形,布条中间绘一太极图,布两旁写上对联,如“开财门千年富贵,闭邪魔万载兴隆”等类吉祥语,民间以此祈求家畜家禽兴旺,家门万载发达。仪式毕,主人请道公吃喝一顿,并给道公一些钱、一只鸡。道公回家前,把送给他的公鸡留下,给主人做种,象征家畜家禽不发瘟,兴旺繁殖。 需要两三位端公。搞这项活动有两个原因:一是有病“诊治”,或病愈还愿;一是未满月的产妇,误入邻家,旧习俗便认为不祥,会招灾难,产妇家就要请端公给邻家“开财门”,以祈祷神灵为其禳灾消难。开财门与看魂相同,不过多了第二天早晨的一场捉妖拿邪的表演,免除了下午的看魂活动,自晚上唱端公腔酬神开始。不过唱前要先“悬驾”,摆供敬神,再焚烧一通为邻家禳灾消难缘由的“疏头”。其他活动,两者相同。 宿县(今宿州市?桥区)将从事巫术的人称为“师婆子”、“香头”,萧县称为“神妈子”,当面也有尊称她们为“先生”。她们均自称有一位仙姑附体显灵,故家中均供奉仙姑的牌位,上面用红绸披挂。一般以胡、黄姓为多,如胡二仙姑、黄三仙姑等。巫婆的用具有:铜磬(径四五寸)、小牛皮手鼓(径七八寸)、尺许长的铁剑,柄端有圆圈,套小铁环数只,也有如来、观音的神像和一块“官印”。她们的活动是请神附体(俗称“下神”)、驱妖看病。除登门求仙讨药者外,主要活动是“送祟”和“换童子”。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