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开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开路分类:【地域文化】 ①布依族丧葬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仪式。系为亡灵打开通往仙境佛界(亦即祖先居住地)的道路。不同地区其形式亦不尽相同。在黔西南部分布依族地区,开路仪式由丧家请布摩择定日子并主持举行,一般选在开场起经的第一天晚上。开路时,布摩让人在屋顶掏一小洞,小洞所处的方位与死者将要安葬的方位一致。一人手拿一只大公鸡在小洞下找一个位置站稳,另一人手拿铜鼓站于楼口。这时屋内的人均不得喧闹。布摩左手将一碗清水举起对准屋顶开孔之处,口里高声念诵开路词。念毕,右手中指蘸上清水朝屋顶开孔方向弹去,屋顶上的人将公鸡扔下,执铜鼓者重重地敲击一下,孝女们即开始哭丧,唢呐、锣鼓声也一起响起,开路仪式即告结束。开路仪式在布依族的丧葬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些丧家手头拮据,无力举办隆重的丧事,但也必搞个简单的开路仪式,然后才能将死者抬出安葬。有的地方则是请道士念诵道经,为死者“开路”。②侗族丧葬仪式。在安葬前,由道士为死者亡灵开路,认为这样死者才能顺利到达雁鹅村头,同祖先灵魂聚会。开路时道士焚香化纸,诵送祖词,将历代祖先的迁徙及辈分传承由近及远逐代上溯吟诵,一直念到祖先的来源之处及阴阳之间的界河――阴阳河。传说阴阳河上有座桥,连通阴阳两界。人投胎转世时即由阴间过桥到阳间,人死去时灵魂要由阳间过桥到阴间。开路是为死者亡灵引路,以免其迷失, 回不到阴间,四处游荡。 民间传统娱乐习俗。流行于北京市。旧时按照民间花会的会规,把它排在 “幡鼓齐动十三档”的第一位。开路就是 “耍钢叉” ,也叫 “飞叉”或 “滚钢叉”。可以一人单练,也可二至四人对练,有打击乐伴奏,表演套路十分繁多。旧时会中忌讳说叉,因而把它叫做“执事” ,走在最前面,有逢山开路之意,故名。 旧时在江汉平原北部当阳的习俗中,无论死者贫富贵贱,都要为其亡灵“开路”,即使是死在路边的乞丐,好心人也要用张席子将其裹住,请道士为其念一段开路经文,入土安葬。穷家小户死了人,只请一个道士,念“经书”开路后便出丧。家境殷实的,做斋5~7天,要请3~5个道士念“开路经书”、“十殿科书”为亡灵解罪。“解罪”是象征性巫术,按死者的岁数,用青线系上筷子,挂于堂中。道士念一段经文,跪在堂前的孝子就抽去一根筷子,意味着解去一年的罪过,名为“解结”。死者生前打人、骂人、侮辱尊长、杀生、挖别人的地界等等都是罪过。“解结”过程也是对活人的一种教化。道士表演的程序是:起鼓(在供有死者灵位的堂前开始演唱)、开坛(开始歌舞表演)、行香(向本地神灵请示,一般到村土地堂)、荡秽(行巫术清除室内秽气)、降魔(驱鬼,由一道士举一把香火,另一道士左手举钟馗像,右手举剑进行表演)、破四方(向东西南北中五方神灵辞行、请示)、破血污池(专为女人做的法术,女人在世时生孩子的血、经血均被视为不洁之物,亡灵到阴间要投到血污池中受罪,此程序为女死者禳解,并让子女喝下用松针熬成的“血水”代替死者受罪)、进表(向死者宣布,你到阴间将通过哪些关口)、大朝(带领亡灵向地府各神灵朝拜)、安坛(向地府各神灵表示歉意,示亡灵委托给各位了)、送黄金黄灿(用金表纸做成冥钱、金元宝送给地府各地神灵,希望关照新亡灵)及点笼(给亡人焚烧车马、箱笼及随带行李)等。仪式中道士要边念边舞,其场面充满神秘感。 在江汉平原请道士作法事、打醮,为死人超度,要唱很多道教歌。所谓“七僧八道”,打醮有8人参加,其中一名法师身穿法衣,手执法剑,担任领唱,其余的人身穿道袍担任伴唱。如天门道教歌,七天法事第一天唱《启灯》,招引八方幽魂。第二天唱《卷帘》,请出张天师,接唱《踩八卦》,显示多位真神降临。第三天唱《渡幽》,超度亡魂早渡天堂,然后唱《撒食》,向孤魂野鬼发放粮饷。第四天唱《拜忏》,替亡魂忏悔。第五天唱《敕龙》,求神降福免灾。第六天唱《造船》,表示送瘟神。第七天唱《拜章》,接玉帝、谢神灵、歌功颂德。道教歌的伴奏主要是打击乐器,有磬、土锣、大钹、鼓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