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开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开门分类:【传统文化】 旧时白族的一种婚俗。流行于今云南兰坪、维西县被称为那马人的地区。每当结婚,男方到女方迎亲前,男女双方各在亲属中选一位能说会道的人,男方的称“开门人”,女方的称“守门人”。迎亲时, 女方守门人在前门横一根木棍或置一个长凳作“门”, 向男方开门人提出种种问题,如开门人对答如流,女方就让姑娘出嫁到男方;如开门人回答不上,则要延误迎亲时间, 并要男方向女方守门人赔礼, 或赠送礼物和现金。由此来考验男方智慧,增加婚礼欢快气氛,进行中往往妙趣横生,十分热闹。 唢呐曲牌。流行于山东各地。山东鼓吹乐的代表性曲目之一。常用于民间喜庆场合。它是一种轻快活泼的民间小曲。节奏明快清晰,富有跳跃性。演奏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变奏,变奏手法主要有严格变奏、板腔式变奏、移调指法变奏3种.运用各种变奏手法使本来是短小单纯的曲调原型呈现出变化繁复、绚丽多姿的面貌来,充分体现了民间器乐演奏的即兴性和灵活性;另一种是“开门挂穗”,就是在基本曲调经过几次变奏之后急转直下,紧接一段类似戏曲唱腔中紧打慢唱的展开段落,使乐曲推向高潮。〔开门〕的主要曲目有:《越调开门》、《平调开门》、《二八调开门》、《下调开门》、《上字开门》、《尺字开门》、《凡字开门》、《六字开门》、《五字开门》、《三音开门》等;“开门挂穗”的曲目主要有:《大合套》、《风搅雪》、《婚礼曲》、《欢庆》、《一字曲》等。 初一黎明,开大门,放高升(爆竹)三响,谓之“高升三级”的“开门爆仗”,开大门时先查皇历,算时辰,看方向。开大门又叫“开财门”,苏州由长子提着长串鞭炮开门,门外聚集的穷人手拿“送财神”小纸条讨喜钱,家主逐一接过,发放铜钱若干或馒头糕点,有穿袍戴纱帽跳财神的还要多给钱。连云港俗:开大门后,用桦树扎成“财神把”(响水用芦秸扎),点燃后往家中各室照遍,把旧年揭下的财神像和剩下的火把拿出大门,朝财神的方向走几步烧掉。在进行以上种种行事过程中,一律不准说话,叫“闷声大发财”。开大门后,全家大小起身,吃隔夜放在床前的桂花云片糕或糖果,然后梳洗。淮安俗:在开门之前要“接天地”,有隆重仪式,在天井放桌椅,挂桌帷,桌上摆香炉烛台,五副碗筷和酒杯,天井中央放火盆,上架木柴呈“井”字形,两旁各放芦柴两把,上面再放松枝,上罩红绵纸做的“挂当”几张,纸锞几挂,叫“元宝盆”。然后,祭上三牲,放在木质“捧盘”内,“三牲”分别为:猪头一个,猪蹄四只分摆猪头两边;公鸡一只摆在左;鲤鱼一尾摆在右。另以香葱两把用红纸包扎分置两旁。家长主持仪式,用火剪夹棉花花皮向四周燃燎,再用它把元宝盆燃着,最后把花皮送出大门外,这时才是开大门了。泰县俗:于除夕夜睡觉时将鞋底朝上,早晨起来,先吃一粒黑枣,叫“开口枣”。着鞋奔走数步,以便脱灾。镇江俗:全家人起身后都要喝一碗枣子茶,水中不放茶叶,但以红黑枣煨煮,枣谐音“早”,祈望新年第一天记住早起的好处。响水俗:男性先起身,起身后吃汤圆,坐时不得朝北,以免背时,天亮以后,女性再起床做饭。海安俗:男子起身早,主要是为了争烧“头香”、“敬天地”。妇女起身下厨,要用“陈火”烧锅温果子茶,煎鸡蛋,热白汤猪肉等,送给家里老人坐在铺上吃,以表孝敬之意。海安的老人有凌晨静听习惯,以起床后先听到的第一种动物叫声,判断新年中的运气好坏。新沂俗:早晨下好第一锅饺子后,要举行祭石磨仪式,即盛好三碗饺子,将饺子都去掉一只角,成“品”字形摆在磨前的矮桌上,磨上放三碗麦子,每碗内插一炷香。另取除夕剪好的草纸,先取用一半分两堆,在磨的正南方焚化。孩子们放鞭炮,大人开门,再将另一半草纸分两堆在门两侧焚化,俗称为“发天纸”。门口再放一根筷子,意为“拦财神”。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