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引路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引路幡分类:【传统文化】 指出葬时走在柩车前指引送葬队伍之进退行止的旗幡。古代葬仪中,出葬人数众多,队伍庞大。要保持其队列整肃,控制其进退行止,故须旗幡以为招的。又道路有高下倾亏,为预防丧车的倾欹倒覆,亦以旗幡之抑扬左右为指挥标志。因身份地位之异,引路幡各有其不同制式。天子所用者称为纛 。纛本为古代军旅之大旗,因天子出葬时,执绋者千人,另随行者无算,后代至有万人者,故以大旗指挥其队列。《周礼?地官?乡师》:“及葬执纛,以与匠师御?而治役”贾公彦疏曰: “纛谓葆幢也。乡师执葆幢,却(退)行在柩车之前。以与匠师御柩,谓在路恐有倾覆,故与匠师御正其柩,而治役者,亦谓监督役人也。”诸侯所用之引路幡称为羽葆。其以羽毛制成,故名。《礼记?杂记下》: “诸侯执?五百人,四?,皆衔杖。司马执铎,左八人,右八人。匠人执羽葆御柩。”孔颖达疏曰: “匠人,工人也。羽葆者,以鸟羽注(著) 于柄,头如盖,谓之羽葆。……御柩谓制羽葆居柩前,御行于道,亦指挥柩于路, 为进止之节也。”大夫所用者称为茅。《杂记下》:“大夫之丧,其升正柩也,执引者三百人,执铎者左右各四人,御柩以茅。”郑孔未注,未知茅为何物。士之引路幡称功布。谓以七升以下之大功粗布为之,故名。但士所用仅至出门而止,盖以士之葬仪,执披。绋?从柩者少。在路无须用之。《仪礼?既夕礼》:“商祝执功夫以御柩,执披。”《礼记?丧服?大记》: “士葬用国(团)车,二?无碑,比出宫,御棺以功布。”孔颖达疏曰:“比出宫,谓柩在宫墙内也。功布,大功布也。士用大功布为御也。大夫用茅, 自庙至墓。士卑,御自庙至大门墙内而止,出路便否,至墓不复御也。《隐义》云:“羽葆功布,其象皆如麾。”士之功布,亦用于葬始启灵车时接神告神,拂去凶邪之气。《既夕礼》云: “商祝免袒,执功布,入升自西阶,尽阶不升堂,声三,启三,命哭。”贾公彦疏:“此始告神而用功布拂者,谓拂去凶邪之气也。”于告祖之时,亦以功夫为指挥。《既夕礼》: “商祝御柩,乃祖。”郑玄注曰:“亦执功夫居前,为还柩车为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