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弗兰西斯·培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弗兰西斯·培根分类:【文化精萃】 英国人,唯物主义哲学家,英国经验论的奠基人,归纳法的创始人。曾任掌玺大臣、大法官,获得过爵位。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等。 培根作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言人,在改革上主张重视“二流贵族”即新贵族和商人。他反对君权神授,反对暴君专断,主张议会应有一定权力。他主张改革旧教的权义和繁缛礼仪。但不主张激烈改革。他反对旧贵族的腐朽寄生,又害怕人民起义。 为了适应资产阶级向自然攫取财富的需要,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鼓吹科学的伟大复兴。他认为要发展科学,获得知识,就必须对经院哲学开展批判。他谴责经院哲学脱离实际,不会带来任何实际效果。他认为,妨碍人们认识自然的障碍有四种:“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剧场假相”。“种族假相”是由人类共同的本性即狭隘和成见、理智的无能等造成的认识错误。“洞穴假相”是由于每个人的环境、教养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个性所造成的认识错误。“市场假相”是由于人们相互交往,用词不当而引起的认识错误。“剧场假相”是由于人们盲从各种错误思想体系造成的认识错误。 为了发展自然科学,培根创立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自然中存在的只是按规律活动的个别物体。物质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永恒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本性,静止只是表面现象。物质的运动具有多种形态,不止是机械运动一种。他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他把物体的运动规律叫作“形式”。此外,他认为事物的“形式”决定它的性质,自然物不仅有量的特性,而且有感觉、生长、颜色、冷热等特性,这是物质的基本形式,它们的不同组合构成各种不同的事物。为数不多的事物的形式是永恒不变的。 培根认为,科学必须以自然为对象,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自然的规律。他认为发现自然规律的正确的方法,是唯物论的经验论和归纳法。他认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感觉材料愈丰富,愈精确,则对事物的认识愈容易、愈深入。他认为,经验、工作成果是哲学真理性的保证。他指出,感觉经验不单是个人感官的直观经验,更重要的是科学实验。因此“实验所决定的则接触到自然和事物本身”。他认为,光有经验不行,真正的科学是实验与理性的密切结合。他把经验主义者比作蚂蚁,只会收集;把理性主义者比作蜘蛛,只从自己肚子里吐丝;他认为真正的科学工作要象蜜蜂,采百花而酿蜜,用理性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他认为只有把经验能力和理性能力结合起来,才能避免认识上的混乱。 培根的归纳法就是“从感觉与特殊事物把公理引申出来,然后不断地逐渐上升,最后才达到最普遍的公理”。具体分三部:一是广泛收集材料;二是按他的“三表法”整理材料。(所谓“三表法”是在概括事物之前,注意“存在表”,即具有所考察的性质的例子,“差异表”即具有近似性质,但却没有所研究的性质的例子, “程度表”即具有不同程度的例子。)三是归纳,把一切无关的非本质的东西去掉,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根的归纳法对科学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他过份强调归纳,而贬低了演绎法。 作为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培根的哲学还有宗教神学的残余,他相信上帝的存在,采用“二重真理”说,保留信仰“真理”的位置,这是英国资产阶级妥协性在哲学上的反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