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三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张三丰分类:【传统文化】 传说中术法高深的道士,其事迹在明代流传,故人一般认为是明人,《古今图书集成》亦编入明代神仙。关于他的籍贯,诸书颇不一致。《明外史本传》说他是辽东懿州人;《山西通志》则说他为平阳人;《陕西通志》里,他又成了宝鸡人; 《四川通志》干脆说他不知何许人。《异林》说他是华山太守的幕僚,尝随太守入华山渴陈搏老祖,席间逢紫阳真人,遗以仙枣,张三丰食之成仙。明初,张三丰名气很大,太祖和成祖曾多次遣使访求。正统元年,他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嘉靖四十二年,又被封为“清虚元妙真君”。明代是个封神造仙的朝代,皇帝封神规模空前绝后,民间神仙故事也广为流传。在此氛围中,张三丰成了本朝神迹最多的仙人。《明外史本传》记张三丰“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唯一衲衣,所啖斗升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过目不忘,或处穷山,或游市井,能一日千里。嘻笑谐谑,旁若无人。”他道法高深,但玩世不恭,不修边幅,故世人称为“张邋遢”。《异林》记太宗曾遣尚书胡?请入朝,他在朝后,太宗恭敬地向他问道,他却说:“能吃加即道。”太宗大为不快,但他随即向太宗露了几手仙术,使太宗极为佩服:令人拿仅一升的小罐来,投足入罐,顷刻不见,太宗呼之,但有应声,不见人形。于是太宗命人将罐打碎,对碎法呼喊,每一碎片都作应声,仍不见张三丰其人。太宗令其显形,便突然出现在太宗面前。又当着太宗面走入庭柱中,呼之则出。然出入处全无痕迹。还“取水?于庭中,须臾变成巨川,间岸少际横一渡舟,张公举手招之,舟忽近人,遂登舟去,不知所之。寻视庭际,了无波浪。”世传张三丰曾在湖北武当山修炼,明时还有张仙洞,武当山今为道教胜地。后人还辑有《张三丰先生全集》。 明初传说中的仙人。辽东懿州人。名全人,一名君宝,号三丰。又因他为人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据传说: 他身形奇异,身体高大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无论寒暑,惟一衲一蓑。其所食或能尽升斗之饭,亦或能数日、数月而不食。又传说他能一日行千里,为人喜嬉谐,如旁若无人。曾游武当诸岩壑,时武当宫观因兵乱而毁,他预言此山异日必大兴。明太祖早年曾闻其名,于洪武二十四年 (1391) 派遣使者寻其行迹不得。后传说他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复活。乃游四川,曾见蜀献王,又入武当,游历襄、汉地区,踪迹奇幻不定。永乐年间 (1403―1424),明成祖又派给事中胡?与内侍朱祥,携带着皇帝的玺书和赏赐的香币前往访求,积数年而不可得。又命工部侍郎郭?、隆平侯张信等人,督丁夫三十余万人,大营武当宫观,费钱以百万计 既成,赐名“太和太岳山”,并设官铸印以守。此举虽未能召求到张三丰,却应验了他当时所谓 “此山异日必大兴” 的预言。总之,张三丰其人神异,而明初诸帝却相继寻访,不惜巨资,但终不能得其综迹,至明英宗天顺三年 (1459),英宗赐诰,赠号 “通微显化真人”,但仍终莫测其存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