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张机

分类:【传统文化】

东汉医学家。河南郡(今河南南阳)人,字仲景。汉灵帝(168―188)时,举孝廉,以廉能著名。一说汉献帝建安(189―220)中,官至长沙太守。博通群书,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推崇和熟悉扁鹊、公乘阳庆、淳于意等医家的工作与贡献,精通《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等古典医籍。鉴于当时南阳郡一带伤寒流行,其宗族二百余人,死了三分之二,伤寒居其七的惨痛情景,乃以“精研方术”,反对巫祝迷信的严肃态度,著书立说,总结诊治各类疾病,主要是伤寒一类急性传染病的经验。他发展和充实了《黄帝内经》的热病学说。热病是泛指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基本上包括现在的各种急性传染病。《内经》认为它的原因是伤寒,张仲景就把这类疾病直接叫伤寒。《内经》对这类疾病的发病过程、主要证候、治疗原则等都已有了基本的认识。张仲景虽采取了它的“六经传变”(指热病发生后,按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病的顺序传变)的总原则,但主张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每一病是否都按此顺序传变,以及何时传变,都没有定规,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表现作判断。所以有的传,有的不传,有的为循经传,有的为越经传,还有的为直中某经;有的一种经病,有的还可二经或三经并病或合病;病邪在某一经的时间可能是二三日,也可能延长到七八日等等。至于对每一经病的病状描写,则更为详密而完备。他不但指出某经病的主要症候与脉象,而且有些还指出病变在表在里,属寒属热,有的并指出鉴别这些情况的具体指征,如“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等等,为此而提出不同的处置办法。如太阳病同属表证,有的用麻黄汤发汗,有的则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阳明病同属里证,有的用白虎汤清热,有的用承气汤泻实。而泻实的办法,又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不同,使《内经》的热病学说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张仲景出色地总结出“六经辨证”的原则,把针对病机、病变进行治疗的思想,系统化为一种中医的基本理论。他不但主张区别热病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不同情况,决定治疗的不同方法,而且对热病以外的其他重要患疾也初步纳入“六经辨证”的轨道。如中风、痰饮咳嗽、水病、黄疸、消渴、虚劳等,也都指出它们的不同类型、病机病变、主要特征,以及表证用汗法,里证用下法,虚证用补,实证用泻,热证用清,寒证用温等不同的论治手段,奠定了后世“八纲论治”的基础。在诊断学上,他率先倡导“脉证并重”,克服了《内经》有时只凭症状下诊断,有时只凭脉象作结论,脉象和证候互不联系的弊端,开启了后世脉证合参的先河。他还总结出许多可贵的医疗方法和方剂,如对肿痈、肠痈、黄疸、痢疾等病的辨证和治疗,至今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疗效。对妇科病的癔病(脏臊)、闭经、漏下、妊娠恶阻、产后病以及包括肿瘤在内的腹肿块(百病)等,都有详细的论证和行之有效的疗法。对救治自缢的人工呼吸法,也做了具体生动而又科学的说明。张仲景选用和开具的方剂,大都具有用药灵活和疗效显著的特点。对每一味药的应用都比较明确、谨慎,并指出药物配合和增减原则。对药物的煎法、服法(有温服、冷服、分服、顿服等)也做了详细的规定。总之,张仲景的医学思想,是一个包括从辨证到立法,从立法到拟方,从拟方到用药,环环相扣,联系紧密的完整体系。他著有《伤寒杂病论》,自称十六卷,但不久就已散失不全,故后代诸书目录记述时,其书名屡有变更。今存《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但现存《伤寒论》中,前面《评脉》、《辨脉》、《伤寒例》三篇文字,疑为西晋王叔和所加。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