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张浚

分类:【文化精萃】

南宋帅臣。字德远,汉州绵竹县(今四川省绵竹市)人。入太学,中进士第,任太常簿。靖康之变,奔赴南京,宋高宗赵构任之为殿中侍御史转侍御史。他极力建言恢复,都遭到主和派宰臣所抑制。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赵构避去杭州,留张浚在南京处置防务。张浚擘画经营,抚辑溃军,整饬兵力,讨平了苗傅和刘正彦的叛乱,招抚了巨盗薛庆及所部数万人,使江淮局面得以稳定。他又向皇帝上疏陈述关陕地带对恢复中原的重要性,自愿前往担负重任,奉诏命由知枢密院事改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在任所,罢斥奸赃,搜揽豪杰,训新集之兵,当方张之敌。重任吴?等名将,在大散关、和尚原等地,累次大胜金兵,从而保护了全蜀的安宁,也有力地牵掣了金兵对东南地区的进攻,由侧面保卫了江淮。张浚力主坚决抗金,招致主和派忌恨,遂加以谗毁,终致解除兵柄被贬福州。在此略后,汉奸刘麟引金兵大举南侵,金帅兀术拥兵十万,进据扬州。局势严峻之际,宋高宗起用了张浚,以枢臣身分督师江上,守军见到张浚,勇气十倍,准备奋勇决战杀敌,兀术听说张浚已到镇江,慑于威名,面色大变,仓皇率部连夜遁回北方。秦桧认定张浚是和议的最大障碍,指使党羽媒藤其“罪过”,蛊惑宋高宗将张浚远谪连州、永州等边远地区,达二十年之久。秦桧甚至诬陷张浚谋反,企图置之于死。但未得逞。秦桧病死,张浚方被召还,担任判建康府事兼行宫留守,负责江淮地区的防卫,屡次战胜来犯敌军。却又被主和派宰相汤思退排挤,改官闲散职务。赴任途中得病身故。临死沉痛地表示:“吾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宋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宋孝宗闻耗,震悼辍朝,追赠为太保,加赠太师,赐谥为“忠献”。张浚文武兼具,学术湛深,对儒家经典著作很有研究,著有《易解》及《杂说》十卷,《尚书》、《春秋》等经解若干卷,文集十卷,奏议二十卷。《宋史》卷三六一有本传。

南宋政治家。字德远,号紫岩居士,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政和八年(1118)进士及第。建炎三年(1129),他在苗刘之变中因勤王复辟有功,迁枢密院事。建议经营川陕,以保东南,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建炎四年,组织富平(今属陕西)会战,损失惨重。绍兴五年(1135),出任右相兼知枢密院事,筹措削诸大将兵权。绍兴七年,都督诸路军马大举北伐,因郦琼在淮西兵变而引咎辞职。秦桧执政,被排挤在外近20年。绍兴三十一年,金完颜亮南侵后,始再起用。隆兴元年(1163)任枢密使,都督江淮军民,组织隆兴北伐,旋因符离之战失败,虽进位右相,终受主和派攻击而罢相。不久病死,谥忠献。著有《中兴备览》、《紫岩居士易传》。

在宋金关系上,张浚力主北伐,收复中原,认为“中原天下之根本”,不可轻弃;而“中兴当自关陕始”,因为金人一旦入陕取蜀,“则东南不可保”;他反对建都临安,“以为东南形胜,莫如建康,人主居之,可以北望中原”;宋金关系关键在于双方实力的消长,“金强则来,弱则止,不在和与不和”,故而应“汲汲修备治军,常若敌至”。他素有中兴之志,欲建中兴之功,以为“非君臣同德一心,慨然有高天下之气,事未易立”;“自古有为之君,腹心之臣相与协谋同志,以成治功”。

张浚一再以“道理”来规范君道,所谓“道理所在,得之则治,失之则乱”;“天下自有要道,随时举措,则尽得天下之心,而致治不难”。而“人主之学,以心为本,一心合天,何事不济?所谓天者,天下之公理而已”。他要求人君应从自身“修德”做起,“修正其身,绳正左右”,只有“强勉修德,先正其身”,才能“斥去邪佞,登崇俊良”;“必兢业自持,使清明在躬,则赏罚举措,无有不当,人心自归,敌仇自服”。

张浚重视用人的重要性,指出“为君有要道,在夫善用人而已”,而“圣贤之君,必选端正忠实之士,以充左右侍从之列,广问博询,而奸邪壅蔽之计不行”;而人君“进退人材,为民而已”,选择监司守令等亲民之官的标准,应该“有功于民”,只须“试之州县,参之舆论,见其可用则用之,见其可去则去之,见其可罪则罪之,不必谓既用之于前,而遽废之于后也”;人君尤其应当留意那些“托君子之言,行小人之志”的佞幸奸邪。但他同时认为,艰难多故之时,君主尤应“固结人心”,因为“敌情不测,人心易怨,君人者倘有差失,祸乱不旋踵而至”;在非常时期,人君更应“掩人之过,成人之美”,使他们归心而乐用,即便对“得罪于名教者”,也只须“远而去之,不委以心腹之任”。

在治军上,张浚认为人主御将,虽“当结之以恩,待之以礼”,但“服将帅之心,莫若一循理道,而加以至诚”;对将帅的任命,既应“苟于吾心未见有可用之实,勿轻以畀付”,也须“知之而后用,用之而勿疑”。他强调“用兵之道,贵在专一,心有所主,不忧中制,则虽败而能胜,弱而能强”,“号令出于一,则令严而事有所济”。他反对借重民兵,认为“无益于御寇,只以召乱”;而强调士卒的重要性,提出“有精练之卒,然后可以议严训之方,有训练之兵,然后可以议兵器之利,有坚利之器,然后可以议破敌之计”;而整治军旅,最忌“不察其情,不原其心,故罚不当罪,下多怨怒而深恨之者”,许多不测之变,“殆由是而生”。

在治国大政上,张浚反对无原则地薄赋省用,体恤百姓,赞成为了“排大难,除大患”,允许“取之于民有不得已者”;对于官爵赏赐,他指出,一方面要防止“赏幸予私,?情纳贿”,一方面应用来“激励将士,至于忘身”;他支持增加官员的俸禄,认为“日用不给,何以责廉”,建议“省其员,优其俸,然后责之以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50:50